“丞相南行面發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丞相南行面發紅”全詩
留得紫綿三百曲,風吹雨打并右空。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組詩歌作品。這組詩詞描繪了芳園里的壯麗景色以及丞相南行的情景,以此抒發了作者對美景和壯麗事物的贊美之情。
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越州歌二十首
集芳園里策奇功,
丞相南行面發紅。
留得紫綿三百曲,
風吹雨打并右空。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詞以越州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壯麗的芳園,表達了對美景和壯麗事物的頌揚。第一句提到了在這個芳園里,人們以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而集結在一起。第二句描述了丞相南行的場景,他的面色因為光芒而變得紅潤,顯示了他的威嚴和榮耀。
在第三句中,紫綿是指一種柔軟的織物,三百曲則指的是這個芳園中種植的紫綿樹的數量。這里使用紫綿三百曲來形容芳園的規模之大和美麗之處。最后一句表達了風吹雨打的意象,說明這個芳園的美景無論在陽光明媚還是風雨交加的天氣下都同樣壯麗。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芳園的奇特景色和丞相南行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美景和壯麗事物的贊美之情。這種贊美既體現了自然界的美麗,也體現了人類的偉大成就。通過運用生動的意象和形象描寫,這組詩詞展示了作者對美景和壯麗事物的深深感受,并引發讀者對自然和人類智慧的思考。
“丞相南行面發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u gē èr shí shǒu
越州歌二十首
jí fāng yuán lǐ cè qí gōng, chéng xiàng nán xíng miàn fā hóng.
集芳園里策奇功,丞相南行面發紅。
liú dé zǐ mián sān bǎi qū, fēng chuī yǔ dǎ bìng yòu kōng.
留得紫綿三百曲,風吹雨打并右空。
“丞相南行面發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