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勸長星酒一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勸長星酒一杯”全詩
正當七月初三夜,帝勸長星酒一杯。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越州歌二十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之一。這首詩描繪了甲子初秋的景象和人們的情感體驗。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越州歌二十首
甲子初秋柳宿乖,
皇天無雨只空雷。
正當七月初三夜,
帝勸長星酒一杯。
【譯文】
初秋的甲子年,柳樹凋謝得很早,
天空中只有雷聲,卻沒有雨落。
在這七月初三的夜晚,
皇帝勸長星喝上一杯酒。
【詩意】
這首詩以甲子年初秋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柳樹的凋謝預示著秋天的來臨,而天空中的雷聲卻沒有帶來雨水,給人一種詭譎和不安的感覺。在這樣的夜晚,皇帝勸誡長星喝酒,似乎是為了紓解心中的憂愁和焦慮。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柳宿乖離的形象象征著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變遷,而空雷的聲音則強調了不確定性和無奈感。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展現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敏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詩中的帝勸長星酒一杯的場景,可以理解為一種面對困境時的寬慰和放松心情的方式。這或許是作者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煩惱的一種回應,通過短暫的放松和享受,來面對人生的波折與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初秋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抒發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困境的應對方式,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帝勸長星酒一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u gē èr shí shǒu
越州歌二十首
jiǎ zǐ chū qiū liǔ sù guāi, huáng tiān wú yǔ zhǐ kōng léi.
甲子初秋柳宿乖,皇天無雨只空雷。
zhèng dāng qī yuè chū sān yè, dì quàn zhǎng xīng jiǔ yī bēi.
正當七月初三夜,帝勸長星酒一杯。
“帝勸長星酒一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