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蘆轉柁是通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蘆轉柁是通津”全詩
日暮煙花簫鼓鬧,紅樓爛醉楚州春。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六》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六》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蘆轉柁是通津,
盡是東西南北人。
日暮煙花簫鼓鬧,
紅樓爛醉楚州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湖州的繁華景象。長蘆和轉柁是通往津門的道路,這條路上來往的人絡繹不絕,來自東、西、南、北各地。傍晚時分,湖州城外煙花綻放,簫鼓喧囂不息,熱鬧非凡。湖州的紅樓燦爛輝煌,醉人的楚州春天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快樂。
賞析:
這首詩以生動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湖州的繁榮景象。長蘆和轉柁是古代湖州通往津門的兩條道路,象征著湖州的繁忙交通和繁榮商業。詩中提到的東西南北,意味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都聚集在湖州,形成了熱鬧喧囂的場景。
傍晚時分,煙花綻放,簫鼓聲不絕于耳,給人一種歡樂熱鬧的感覺。這里的煙花和簫鼓不僅僅是景物和聲音的描寫,更是表達了湖州人民的歡樂心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湖州的紅樓和楚州的春天。紅樓象征著富麗堂皇的建筑,也可以引申為富裕和繁華。楚州春天則代表著湖州的美好景色和宜人的氣候。整首詩以熱鬧喧鬧的景象和美好的寓意,展現了湖州的繁榮和人們對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通過對湖州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繁榮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歡樂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長蘆轉柁是通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u gē jiǔ shí bā shǒu qí liù shí liù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十六
zhǎng lú zhuǎn duò shì tōng jīn, jìn shì dōng xī nán běi rén.
長蘆轉柁是通津,盡是東西南北人。
rì mù yān huā xiāo gǔ nào, hóng lóu làn zuì chǔ zhōu chūn.
日暮煙花簫鼓鬧,紅樓爛醉楚州春。
“長蘆轉柁是通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