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謝家空蟻一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謝家空蟻一丘”全詩
齊梁地廢鴉千樹,王謝家空蟻一丘。
騎馬僧爭淮口渡,捕魚人據石頭洲。
玉簫聲斷悲風起,不見長安李白愁。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鳳凰臺》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鳳凰臺》是宋代文人汪元量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個景象,草木茂盛的高臺上沒有鳳凰飛翔,大江不分晝夜地向東流去。這里提到的齊梁地,曾經是富饒的土地,但現在已經荒廢,只有千樹烏鴉棲息,而王謝家則變得空無一物,只剩下一丘蟻穴。
詩中還描繪了幾個場景:騎馬的僧人們爭相渡過淮河口,捕魚的人們居住在石頭洲。最后,玉簫的聲音戛然而止,悲傷的風吹起,而長安的李白卻再也看不到他的愁苦。
這首詩以鳳凰臺為主題,通過寫景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鳳凰臺是一個象征著榮耀和輝煌的地方,但現在已經被時間和命運所遺忘。大江東流不息,象征著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齊梁地的廢墟和王謝家的荒涼,暗示著一段曾經的繁榮與現在的衰落。
詩中出現的僧人和捕魚人,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勞碌。這種景象與鳳凰臺的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人事無常、興衰無常的主題。
最后兩句描繪了玉簫聲的斷絕和李白的愁苦。玉簫聲斷,寓意著美好的事物已經消逝,悲風起,象征著悲傷和不安。長安的李白愁苦難以言表,也暗示了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艱辛。
整首詩以凄涼的景象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時光流轉、興衰轉換的主題,喚起人們對于命運無常和人生苦難的思考。
“王謝家空蟻一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uáng tái
鳳凰臺
cǎo méi gāo tái fèng bù yóu, dà jiāng rì yè zì dōng liú.
草沒高臺鳳不游,大江日夜自東流。
qí liáng dì fèi yā qiān shù, wáng xiè jiā kōng yǐ yī qiū.
齊梁地廢鴉千樹,王謝家空蟻一丘。
qí mǎ sēng zhēng huái kǒu dù, bǔ yú rén jù shí tou zhōu.
騎馬僧爭淮口渡,捕魚人據石頭洲。
yù xiāo shēng duàn bēi fēng qǐ, bú jiàn cháng ān lǐ bái chóu.
玉簫聲斷悲風起,不見長安李白愁。
“王謝家空蟻一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