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寨炊殘萬灶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寨炊殘萬灶煙”全詩
鼠帽蒙頭車上坐,貂裘擁鼻草間眠。
秋砧搗落千營月,曉寨炊殘萬灶煙。
說與奚奴休笑我,詩人要看好山川。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燕山只在亂云邊,過了黃河便豁然。
鼠帽蒙頭車上坐,貂裘擁鼻草間眠。
秋砧搗落千營月,曉寨炊殘萬灶煙。
說與奚奴休笑我,詩人要看好山川。
這首詩意蘊含深遠,通過描寫燕山、黃河等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喜愛和向往。詩中的燕山被描繪在亂云的邊緣,給人以高大、雄偉的感覺。當詩人跨過黃河之后,眼前豁然開朗,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境界。詩人則以坐在車上戴著鼠帽,或者在草地上躺著擁著貂裘來表達自己對山川的親近之情。秋夜的月光下,詩人聽到了砧杵的聲音,砧杵聲似乎在擊打落在山林之中,此時千營萬灶的煙火已經熄滅,只剩下了炊煙彌漫。最后,詩人向奚奴說,不要嘲笑我,因為作為一個詩人,我要去看好山川。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燕山、黃河等山川之美,以及鼠帽、貂裘等細節,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贊美和向往。詩人以自己的詩意,表達了他對山川壯麗景色的追求,展示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獨特視角和感受。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將詩人對山川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
這首詩對讀者來說,不僅僅是一幅山水畫,更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仿佛可以感受到燕山的威武壯麗、黃河的浩渺壯觀以及山川間的寧靜與祥和。整首詩以山川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沉浸其中,感受到山川給人的美好愉悅。
總之,汪元量的《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通過對山川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熱愛和向往之情。這首詩通過山川的形象,將讀者帶入一幅美麗的畫卷,使人們感受到自然的壯麗和詩人的情感。
“曉寨炊殘萬灶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lǜ jì chéng fù fèng shān tí jǔ shí shǒu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
yān shān zhī zài luàn yún biān, guò le huáng hé biàn huò rán.
燕山只在亂云邊,過了黃河便豁然。
shǔ mào méng tóu chē shàng zuò, diāo qiú yōng bí cǎo jiān mián.
鼠帽蒙頭車上坐,貂裘擁鼻草間眠。
qiū zhēn dǎo luò qiān yíng yuè, xiǎo zhài chuī cán wàn zào yān.
秋砧搗落千營月,曉寨炊殘萬灶煙。
shuō yǔ xī nú xiū xiào wǒ, shī rén yào kàn hǎo shān chuān.
說與奚奴休笑我,詩人要看好山川。
“曉寨炊殘萬灶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