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節入漢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持節入漢國”全詩
淹留十九年,風霜毒顏色。
嚙氈曾牧羝,跣足涉沙磧。
日夕思漢君,恨不生羽翼。
一朝天氣清,持節入漢國。
胤子生別離,回視如塊礫。
丈夫抱赤心,安肯淚沽臆。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居延》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居延》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起過去的蘇子卿,他持節前往陌生的國土。在那里滯留了長達十九年,風霜侵蝕了他的容顏。曾經嚙咬草席,放牧著山羊,赤足涉過沙漠和沙磧。日夜思念著漢朝的君主,懊悔自己沒有生出翅膀飛回去。終于有一天,天氣晴朗,他持節返回漢國。胤子生別離,回望時就像是一塊石頭。作為一位丈夫,懷有赤誠之心,怎么能任由淚水澆灌心靈。
這首詩詞以憶往昔的方式,描繪了蘇子卿離開家鄉赴異國求學的經歷。蘇子卿在異國滯留多年,經歷了風霜的侵蝕,身心疲憊。他曾以牧羊為生,跋涉沙漠和沙磧,但內心始終懷念著漢朝的君主,渴望早日歸國。終于,他得以持節返回漢國,但與胤子分離后的離別之情讓他回望時如同看到了一塊冷硬的石頭。詩人強調了蘇子卿的赤誠之心,他堅定地抱著忠誠的信念,決不流淚。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個人在異鄉求學、歷經艱辛后歸國的心境。詩人通過描繪蘇子卿的經歷,展現了他的忠誠和堅毅。詩中的風霜、沙漠和離別等形象,象征著蘇子卿所經歷的困難和挑戰。詩人通過對蘇子卿的贊頌,表達了對忠誠和堅韌精神的贊賞。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蘇子卿的故事娓娓道來,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這首詩詞展示了汪元量細膩的描寫能力和對人性感悟的洞察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忠誠和堅守的價值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這首詩詞成功地傳達了蘇子卿的心路歷程和內心情感,給讀者帶來了深思與共鳴。
“持節入漢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ū yán
居延
yì xī sū zǐ qīng, chí jié rù yì yù.
憶昔蘇子卿,持節入異域。
yān liú shí jiǔ nián, fēng shuāng dú yán sè.
淹留十九年,風霜毒顏色。
niè zhān céng mù dī, xiǎn zú shè shā qì.
嚙氈曾牧羝,跣足涉沙磧。
rì xī sī hàn jūn, hèn bù shēng yǔ yì.
日夕思漢君,恨不生羽翼。
yī zhāo tiān qì qīng, chí jié rù hàn guó.
一朝天氣清,持節入漢國。
yìn zi shēng bié lí, huí shì rú kuài lì.
胤子生別離,回視如塊礫。
zhàng fū bào chì xīn, ān kěn lèi gū yì.
丈夫抱赤心,安肯淚沽臆。
“持節入漢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