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客行霜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客行霜霰”全詩
生在太平世,死當離亂時。
南冠流遠路,北面幸全尸。
舊客行霜霰,呼天淚濕麾。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平原郡公趙福王挽章》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平原郡公趙福王挽章》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王無起日,草木盡傷悲。
生在太平世,死當離亂時。
南冠流遠路,北面幸全尸。
舊客行霜霰,呼天淚濕麾。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平原郡公趙福王的悼念之情。詩人感嘆大王無法再起,使得大地上的草木都感到悲傷。他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但卻在亂世中離世。他的南冠(即王冠)已經漂流到了遙遠的地方,但他的尸體仍然幸運地完整保存。舊日的朋友們行走在寒霜和霰雪中,呼喚著天空,淚水濕透了他們的袍袖。
賞析:
這首詩詞以悼念的情緒為主題,通過對平原郡公趙福王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英雄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詩人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和富有意境的形容詞,將悲傷和惋惜的情感傳達得淋漓盡致。
首句“大王無起日,草木盡傷悲”,以簡潔的文字交代了大王的逝世,以及他的死對周圍世界的影響。接著,詩人通過對大王生平的對比,抒發了對他離世時機的無奈和遺憾之情:“生在太平世,死當離亂時”。這種對歷史變遷和命運的反思,凸顯了人生的無常和無法預知的命運起伏。
詩中的南冠和北面,象征著王者的尊嚴和威儀。南冠流遠路,北面幸全尸,表達了大王的尸體雖然遠離故土,但仍然保持完整,這是一種幸運和令人欣慰的事實。這種情節的描寫,既表達了對大王的敬意,也反映了詩人對他的深深懷念。
最后兩句“舊客行霜霰,呼天淚濕麾”,通過描繪舊日的朋友們行走在寒冷的天氣中,呼喚天空并被淚水打濕的情景,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哀傷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對大王的悼念和思念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寓意的抒發,呈現出悲涼、哀思和對逝去英雄的敬意。它喚起了人們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深思,展現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英雄人物的凄美追憶。
“舊客行霜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g yuán jùn gōng zhào fú wáng wǎn zhāng
平原郡公趙福王挽章
dài wáng wú qǐ rì, cǎo mù jǐn shāng bēi.
大王無起日,草木盡傷悲。
shēng zài tài píng shì, sǐ dàng lí luàn shí.
生在太平世,死當離亂時。
nán guān liú yuǎn lù, běi miàn xìng quán shī.
南冠流遠路,北面幸全尸。
jiù kè xíng shuāng sǎn, hū tiān lèi shī huī.
舊客行霜霰,呼天淚濕麾。
“舊客行霜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