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誰知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兵后誰知我”全詩
兵后誰知我,城中獨見君。
東湖徐孺宅,北海孔融樽。
宛轉留春意,吟詩到夜分。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東湖送春和陳自堂》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湖送春和陳自堂》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陳自堂的離別之情,描述了詩人在東湖送別春天的美景時所抒發的詩意。
詩人以十年南北交往的友情為開端,表達了歲月流轉中故舊之情的珍貴。在戰亂過后,誰還知道我這個人,只有在城中的你能夠相見。這里描繪了詩人在動蕩年代中的孤寂與無依。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述東湖的景色,勾勒出徐孺宅和孔融樽的美景。東湖的春意如此宛轉,使人心馳神往。詩人在夜晚獨自吟詩,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這里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文學創作的執著。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友情,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友人的留戀之情。詩人以富有情感的筆觸將離別的苦楚和對美好的追求相融合,營造出一種深沉而富有詩意的氛圍。
“兵后誰知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hú sòng chūn hé chén zì táng
東湖送春和陳自堂
shí nián nán běi jìng, gù jiù jǐ rén cún.
十年南北競,故舊幾人存。
bīng hòu shéi zhī wǒ, chéng zhōng dú jiàn jūn.
兵后誰知我,城中獨見君。
dōng hú xú rú zhái, běi hǎi kǒng róng zūn.
東湖徐孺宅,北海孔融樽。
wǎn zhuǎn liú chūn yì, yín shī dào yè fēn.
宛轉留春意,吟詩到夜分。
“兵后誰知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