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宮里北人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楚王宮里北人過”全詩
越相舟中西子去,楚王宮里北人過。
歌臺日暖游麋鹿,禁苑風高走駱駝。
卻羨老僧無一事,自攜瓶錫入煙蘿。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蘇臺懷古》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臺懷古》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靈巖寺的景色和歷史滄桑,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興亡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靈巖寺古樹森羅,
滿目興亡落逝波。
越相舟中西子去,
楚王宮里北人過。
歌臺日暖游麋鹿,
禁苑風高走駱駝。
卻羨老僧無一事,
自攜瓶錫入煙蘿。
譯文:
靈巖寺的古樹繁茂,
眼前是興亡沉浮的波瀾。
越國的王子和西施離去,
楚王宮里曾經北上的人已遠去。
歌臺上陽光溫暖,麋鹿自由游蕩,
禁苑中風高吹拂著駱駝。
而我羨慕那位老僧,無牽無掛,
自帶著瓶子和拐杖走入蒿蘿之中。
詩意:
《蘇臺懷古》通過描繪靈巖寺的景色和歷史人物的離去,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興亡的思考。古樹蔥蘢的景象和興亡沉浮的波瀾使人產生深深的感慨。詩人將越國王子西施的離去和楚王宮北上的人對比,凝聚出歷史變遷的感受。
在陽光明媚的歌臺上,麋鹿自由自在地游蕩,禁苑中風高吹拂著駱駝,展現了自然的美好與生機。而詩人卻羨慕那位老僧,他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攜帶著瓶子和拐杖,走入蒿蘿之中。這種羨慕表達了詩人對于返璞歸真、追求內心自由的向往。
賞析:
《蘇臺懷古》以簡潔而凝練的詞句,描繪了靈巖寺的景色,將歷史人物與自然景觀相結合,通過對比和對內心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興亡的感慨和對自由追求的渴望。
詩中的靈巖寺古樹、越相舟、楚王宮等具體景物和歷史人物的出現,增加了詩詞的韻味和歷史感,使讀者能夠在想象中感受到當時的場景和氛圍。詩人以簡明扼要的筆墨,勾勒出大時代中的興衰滄桑,讓人對歷史產生共鳴。
最后兩句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無拘束生活的向往。老僧的形象象征了超脫塵世的智者,他帶著瓶子和拐杖,自由地進入煙蘿之中,體現了追求內心自由和平靜的境界。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傳達了詩人對興亡沉浮的思考和對自由追求的向往。這種對歷史和人生的反思,以及對內心自由的追求,使《蘇臺懷古》成為一首具有深刻內涵和思想意蘊的詩詞作品。
“楚王宮里北人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tái huái gǔ
蘇臺懷古
líng yán sì gǔ shù sēn luó, mǎn mù xīng wáng luò shì bō.
靈巖寺古樹森羅,滿目興亡落逝波。
yuè xiāng zhōu zhōng xī zǐ qù, chǔ wáng gōng lǐ běi rén guò.
越相舟中西子去,楚王宮里北人過。
gē tái rì nuǎn yóu mí lù, jìn yuàn fēng gāo zǒu luò tuó.
歌臺日暖游麋鹿,禁苑風高走駱駝。
què xiàn lǎo sēng wú yī shì, zì xié píng xī rù yān luó.
卻羨老僧無一事,自攜瓶錫入煙蘿。
“楚王宮里北人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