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空傳杯更和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與空傳杯更和詩”全詩
漢兒快意歌荷葉,越女含愁舞柘枝。
月溼江花和露泫,潮搖淮樹帶風悲。
長亭一夜渾無寐,與空傳杯更和詩。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淮安水驛》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淮安水驛》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淮安水驛
薄暮時分,船只停泊在楊柳修筑的堤岸上,我手攀著楊柳已經站立了很久。漢族年輕人歡快地唱著歌,歌聲中荷葉輕輕搖曳,越族女子含著愁思跳著柘枝舞。月光下江花沾濕了露水,潮水搖動著淮河畔的樹木,帶來了凄涼的風聲。整個長亭一夜都沒有入眠,我與空氣中傳來的杯聲相互呼應,更加地吟誦著詩篇。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淮安水驛的夜晚景色。詩中通過描寫楊柳隄、漢兒歌唱、越女舞蹈等場景,展現了夜晚的靜謐和生活的喜悅。同時,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月光、江花、潮水等意象,表達了對自然景物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索,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面。
這首詩的賞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描繪細膩: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淮安水驛的夜晚景色。他運用了楊柳、荷葉、柘枝等具體形象,以及月溼江花和潮搖淮樹等動態場景,使詩歌充滿了生動感和畫面感。
2. 對比烘托:詩中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不同場景的情感色彩。作者將漢兒唱歌的快樂與越女含愁的舞蹈形成鮮明對比,以此凸顯了人物的情感狀態。
3. 情感交融: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他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和對生活的思考。長亭一夜無眠、與空氣中傳來的杯聲和詩聲相和,折射出作者內心的詩意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4. 音樂意境:整首詩的節奏感強烈,語言流暢優美,給人一種音樂般的感受。作者運用了押韻和平仄的修辭手法,使詩歌更具韻律感,增強了詩意的表達。
通過對《淮安水驛》的賞析,我們可以感受到汪元量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和對生活的思索。詩中的意象和情感相互交融,營造出一種富有意境的美感,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體味到詩歌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與空傳杯更和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ān shuǐ yì
淮安水驛
bó mù zhōu wéi yáng liǔ dī, shǒu pān yáng liǔ lì duō shí.
薄暮舟維楊柳隄,手攀楊柳立多時。
hàn ér kuài yì gē hé yè, yuè nǚ hán chóu wǔ zhè zhī.
漢兒快意歌荷葉,越女含愁舞柘枝。
yuè shī jiāng huā hé lù xuàn, cháo yáo huái shù dài fēng bēi.
月溼江花和露泫,潮搖淮樹帶風悲。
cháng tíng yī yè hún wú mèi, yǔ kōng chuán bēi gèng hè shī.
長亭一夜渾無寐,與空傳杯更和詩。
“與空傳杯更和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