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檀欒把壽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日檀欒把壽觴”全詩
山中老柏滴寒翠,江上危峰撐夕陽。
昔往不堪經滟澦,此行重得看瀟湘。
三宮萬里知安否,何日檀欒把壽觴。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南岳道中二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岳道中二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南岳道中的旅途經歷和對自然景色的感慨。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南岳道中二首
南岳山道幽陰,松樹投下涼爽的陰影。我騎著馬站在路上,遠望著荊襄地區的景色。山中的古老柏樹滴下寒翠,江上的險峰支撐著夕陽的余輝。回想往昔所經歷的艱難,再次來到這里,重獲欣賞瀟湘美景的機會。我想知道遠離的三宮是否平安,期待著何時能與朋友們共享美酒佳肴。
這首詩意蘊含著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人生的思考。南岳的山道幽深,松樹的陰影讓人感到涼爽,展現出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作者騎馬站立在道路上,遙望著荊襄地區的美景,透露出他對遠方的向往和渴望。山中的老柏樹滴下寒翠,體現出歲月的積淀和生命的堅韌。江上的險峰撐起夕陽的余輝,給人以壯麗和壯烈的感覺。作者回憶起過去的經歷,深知人生的曲折和不易,但他再次來到這里,重新欣賞瀟湘美景,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朋友們的思念和對團聚的期盼,展現出濃厚的情感。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作者的內心感受與大自然的壯美融為一體。詩中運用的意象和描寫手法生動而準確,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它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索。
總的來說,《南岳道中二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對人生意義和情感交流的思考。它給人以清新、平和的感覺,引發讀者對自然、生活和情感的共鳴。
“何日檀欒把壽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yuè dào zhōng èr shǒu
南岳道中二首
nán yuè yīn yīn sōng dào liáng, yòu qí zhàn mǎ wàng jīng xiāng.
南岳陰陰松道涼,又騎站馬望荊襄。
shān zhōng lǎo bǎi dī hán cuì, jiāng shàng wēi fēng chēng xī yáng.
山中老柏滴寒翠,江上危峰撐夕陽。
xī wǎng bù kān jīng yàn yù, cǐ xíng zhòng dé kàn xiāo xiāng.
昔往不堪經滟澦,此行重得看瀟湘。
sān gōng wàn lǐ zhī ān fǒu, hé rì tán luán bǎ shòu shāng.
三宮萬里知安否,何日檀欒把壽觴。
“何日檀欒把壽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