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橋邊信步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馬橋邊信步行”全詩
紅紫已無花爛漫,青黃只有草從橫。
風吹渭水秋砧急,月滿秦川夜柝清。
我醉欲眠眠不得,更聽人唱楚歌聲。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洛陽橋》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洛陽橋》是宋代文人汪元量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洛陽城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表現出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日西來到洛陽城,
下馬橋邊信步行。
紅紫已無花爛漫,
青黃只有草從橫。
風吹渭水秋砧急,
月滿秦川夜柝清。
我醉欲眠眠不得,
更聽人唱楚歌聲。
這首詩以洛陽城為背景,描述了作者漫步洛陽橋邊的情景。詩中用色彩來描繪景物,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事物的變遷。紅紫已無花爛漫,青黃只有草從橫,暗示著洛陽城曾經的繁華已經消逝,只剩下青黃色的草從橋邊長滿。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洛陽城的秋夜景色。風吹拂渭水,砧聲急促,月亮圓滿,夜晚的空氣清新。作者在此時感到醉意漸生,想要倚橋而眠,但卻無法入眠,因為他聽到有人在唱楚歌。這里楚歌也象征著古代的遼闊歷史和文化。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洛陽城的凄美景色和作者的感受。通過對景色的描繪和內心的獨白,詩人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對過去繁華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
“下馬橋邊信步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yáng qiáo
洛陽橋
rì xī lái dào luò yáng chéng, xià mǎ qiáo biān xìn bù xíng.
日西來到洛陽城,下馬橋邊信步行。
hóng zǐ yǐ wú huā làn màn, qīng huáng zhǐ yǒu cǎo cóng héng.
紅紫已無花爛漫,青黃只有草從橫。
fēng chuī wèi shuǐ qiū zhēn jí, yuè mǎn qín chuān yè tuò qīng.
風吹渭水秋砧急,月滿秦川夜柝清。
wǒ zuì yù mián mián bù dé, gèng tīng rén chàng chǔ gē shēng.
我醉欲眠眠不得,更聽人唱楚歌聲。
“下馬橋邊信步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