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渾不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年渾不調”全詩
十年渾不調,萬里欲先侯。
衰爾吾將老,飛揚子未休。
他年身退遁,肯伴赤松游。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送張舍人從軍》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舍人從軍》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別張舍人從軍,大笑著離開家門,誰能把我囚禁在墨香的囚筆之中。十年來我一直不合時宜,如今千里迢迢欲先侯君。我已經年老衰弱,卻依然懷揣著追求飛揚的心。等到將來我歸隱退遁,你愿意陪伴我一同游蕩于紅松之間嗎?
詩意:
這首詩以詩人送別張舍人從軍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對自由的追求。詩人自嘲自己十年來一直不合時宜,但如今他心懷壯志,希望能在千里之外先迎接張舍人的歸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年老衰弱的狀態,但內心依然懷揣飛揚的激情。最后,詩人展望將來的歸隱退遁,希望能與張舍人一同游蕩于紅松之間。
賞析:
《送張舍人從軍》以詩人的個人情感為主線,通過對別離和對自由的思考,展現了宋代士人的豪情壯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詩人以大笑出門的方式表達了對別離的坦然態度,表明他對生活的堅強樂觀態度。他自嘲自己十年來不合時宜,但卻懷揣著先迎接張舍人的決心,表現出他對友誼的珍視和追求成功的渴望。
詩中的衰爾吾將老一句,反映了詩人年老衰弱的狀態,但他內心依然充滿激情,飛揚子未休。這種情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執著追求。最后兩句以退遁和游蕩于紅松之間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將來寧靜自在的歸隱生活的向往,希望能與張舍人一同享受紅松之間的自由與寧靜。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含蓄,通過對別離和追求自由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豪情壯志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年渾不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shè rén cóng jūn
送張舍人從軍
dà xiào chū mén qù, shuí néng bǐ yàn qiú.
大笑出門去,誰能筆硯囚。
shí nián hún bù tiáo, wàn lǐ yù xiān hóu.
十年渾不調,萬里欲先侯。
shuāi ěr wú jiāng lǎo, fēi yáng zi wèi xiū.
衰爾吾將老,飛揚子未休。
tā nián shēn tuì dùn, kěn bàn chì sōng yóu.
他年身退遁,肯伴赤松游。
“十年渾不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