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逢時節轉堪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逢時節轉堪哀”全詩
天翻地覆英雄盡,暑往寒來歲月催。
人隔關河歸未得,客逢時節轉堪哀。
十年舊夢風吹過,忍對黃花把酒杯。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燕山九日》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燕山九日》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凄涼的九月景象,展示了興亡更替、光陰荏苒的主題,并通過黃花與酒杯的對比,表達了人生離別之情。
《燕山九日》的譯文如下:
燕山的九月,凄涼的景象戲劇般展開,
龍山高會也已塵埃落定。
天地翻覆,英雄們已盡歸于塵土,
炎熱逝去,寒冷來臨,歲月催人老去。
漂泊者與故土隔絕,無法回歸,
旅客在時節轉變中感嘆悲哀。
十年前的夢境隨風飄散,
我忍住悲傷,舉起酒杯與黃花為伴。
這首詩意蘊含豐富而深遠。首先,它以燕山九月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凄涼的氛圍,表達了人事已非、興亡更替的主題。作者提到龍山高會,暗示了一段歷史的榮光已成塵埃,人們的英勇事跡已經湮沒。
其次,詩中通過天地翻覆和季節更替的描寫,強調了歲月流轉的無情。無論是英雄們的輝煌或是炎熱的夏季,都已逝去,取而代之的是寒冷的秋天。這種描繪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推移,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虛無。
詩的后半部分則涉及到個人命運的變遷。作者提到人與故土隔絕,無法回歸,以及旅客在時節轉變中感慨悲哀。這些描寫折射出作者對離鄉別井、流離失所的感受,以及對時光流逝所帶來的羈絆和悲涼之情。
最后,詩的結尾以十年前的夢境和黃花把酒杯作為對比。十年前的夢境已經飄散,而此刻,作者選擇忍住悲傷,舉起酒杯與黃花共飲。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與眷戀,同時也展示了面對變遷和離別時的堅強與豁達。
《燕山九日》通過對景象的描繪,折射出人生的離合悲歡,展示了時間的無情和個人的堅韌。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慨,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歲月的沉淀和人生的哲理。
“客逢時節轉堪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ān shān jiǔ rì
燕山九日
jiǔ rì qī liáng xì mǎ tái, lóng shān gāo huì yì chén āi.
九日凄涼戲馬臺,龍山高會亦塵埃。
tiān fān dì fù yīng xióng jǐn, shǔ wǎng hán lái suì yuè cuī.
天翻地覆英雄盡,暑往寒來歲月催。
rén gé guān hé guī wèi dé, kè féng shí jié zhuǎn kān āi.
人隔關河歸未得,客逢時節轉堪哀。
shí nián jiù mèng fēng chuī guò, rěn duì huáng huā bǎ jiǔ bēi.
十年舊夢風吹過,忍對黃花把酒杯。
“客逢時節轉堪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