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風溪雨共啾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風溪雨共啾啾”全詩
古廟蟲蛇穿畫壁,竹風溪雨共啾啾。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忠武侯廟》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忠武侯廟》
中文譯文:
夔門春水拍天流,
人日傾城踏磧游。
古廟蟲蛇穿畫壁,
竹風溪雨共啾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忠武侯廟的景象。夔門的春水拍打著天空,形成壯觀的流動,仿佛天地相連。人們在明媚的日光下,紛紛踏磧游覽,使整個城市沉浸在歡樂和熱鬧之中。然而,古廟內部的畫壁上卻被蟲蛇穿孔,顯示歲月的無情侵蝕。與此同時,竹林中的風聲和溪水中的雨聲共同響起,形成一種清脆的悅耳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忠武侯廟景象的描繪,展示了春天的生機盎然以及人們的歡樂活動。夔門春水的奔涌流動,象征著自然界的力量和美麗景觀。人們在陽光下歡快地踏磧游覽,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然而,在這歡樂的背后,作者也透露了歲月的無情。古廟內的畫壁被蟲蛇穿孔,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物質的腐朽,呈現出一種對歷史和文化遺產的思考。最后,竹林的風聲和溪水的雨聲共同啾啾作響,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強調了自然界的和諧與美好。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作者通過對不同元素的對比,揭示了人類的存在與歷史的變遷,以及自然界的美麗與寧靜。這首詩既展示了時代的風貌,又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帶給讀者深思與感悟。
“竹風溪雨共啾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wǔ hòu miào
忠武侯廟
kuí mén chūn shuǐ pāi tiān liú, rén rì qīng chéng tà qì yóu.
夔門春水拍天流,人日傾城踏磧游。
gǔ miào chóng shé chuān huà bì, zhú fēng xī yǔ gòng jiū jiū.
古廟蟲蛇穿畫壁,竹風溪雨共啾啾。
“竹風溪雨共啾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