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高捲蝦須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珠簾高捲蝦須日”全詩
珠簾高捲蝦須日,寶扇斜開雉尾宮。
勿誚趙堯刀筆吏,須憐竇鞏囁嚅翁。
兒童來告黃花熟,可喜樽中酒不空。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次韻元發弟秋日德余庵書事二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元發弟秋日德余庵書事二首》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日德余庵書事二首
十載江湖嘆斷蓬,
夢魂時到帝王宮。
珠簾高捲蝦須日,
寶扇斜開雉尾宮。
勿誚趙堯刀筆吏,
須憐竇鞏囁嚅翁。
兒童來告黃花熟,
可喜樽中酒不空。
詩詞的譯文:
十年來漂泊江湖,嘆息著飄泊生活的苦楚,
夢魂時常游走于帝王的宮殿之中。
珠簾高卷,透出朝陽的光輝,
寶扇斜開,顯露雉尾宮的華貴。
請不要嘲笑曾經做過刀筆吏的趙堯,
請理解那囁嚅不安的竇鞏老人。
孩童前來報告黃花已經成熟,
令人欣喜的是酒樽中的酒永不會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漂泊江湖的人對往事的回憶與感慨。詩人用十年來斷斷續續的漂泊生活,表達了他對過往歲月的感嘆和心靈的疲憊。然而,在他的夢中,他時常游走于帝王的宮殿之中,暗示了他心中對功名利祿的向往和不甘。
詩中的珠簾高卷、寶扇斜開,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宮廷的華麗與壯麗。珠簾高卷透出的朝陽光輝,象征著光明和希望;寶扇斜開顯露的雉尾宮,代表著權力和榮耀。這些景象與詩人的漂泊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他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底層人物的同情和關懷。他呼吁不要嘲笑曾經做過刀筆吏的趙堯,體現了對曾經為官場所困擾的人們的理解和寬容。他也希望人們能夠關愛竇鞏這樣囁嚅不安的老人,體現了對弱者的同情和關懷。
最后兩句以兒童告知黃花已經成熟為引子,表達了對秋季豐收和美好時光的喜悅之情。"樽中酒不空"象征著對生活的滿足和幸福,同時也暗示著詩人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對過往的回憶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社會的思考。詩中的景象和人物形象既具有現實意義,也蘊含著豐富詩意和情感。整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經歷和社會現象的感慨,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珠簾高捲蝦須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yuán fā dì qiū rì dé yú ān shū shì èr shǒu
次韻元發弟秋日德余庵書事二首
shí zài jiāng hú tàn duàn péng, mèng hún shí dào dì wáng gōng.
十載江湖嘆斷蓬,夢魂時到帝王宮。
zhū lián gāo juǎn xiā xū rì, bǎo shàn xié kāi zhì wěi gōng.
珠簾高捲蝦須日,寶扇斜開雉尾宮。
wù qiào zhào yáo dāo bǐ lì, xū lián dòu gǒng niè rú wēng.
勿誚趙堯刀筆吏,須憐竇鞏囁嚅翁。
ér tóng lái gào huáng huā shú, kě xǐ zūn zhōng jiǔ bù kōng.
兒童來告黃花熟,可喜樽中酒不空。
“珠簾高捲蝦須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