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覬徐州解佩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敢覬徐州解佩刀”全詩
三司自揣非吾事,敢覬徐州解佩刀。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富公權宗丞十站》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富公權宗丞十站》
朝代:宋代
作者:王之道
【中文譯文】
惡客未嘗知酒圣,
高人何止擅文豪。
三司自揣非吾事,
敢覬徐州解佩刀。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和富公權宗丞十站》。詩人通過對富公權宗丞的贊美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點。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個惡客,指的是一個不知道酒圣的人。這里的酒圣指的是李白,他被尊稱為酒圣,是古代文人中酒文化的代表。惡客可能是指那些對文人墨客無動于衷、不欣賞他們才華的人。這句詩意在于表達詩人的自豪感,他認為只有真正了解文人才華的人才能理解和欣賞他們。
第二句中,詩人說高人不僅僅是擅長文學,還擅長其他領域,比如政治或其他技藝。這里的高人可以指的是富公權宗丞,也可以是其他有才華的人物。詩人并沒有局限于文學才能,而是將高人定義得更為廣泛。
接下來的兩句“三司自揣非吾事,敢覬徐州解佩刀”是詩人對自己的一種自述和反思。三司指的是官府的機構,自揣非吾事說明詩人并不愿意參與政治事務。敢覬徐州解佩刀則是表達詩人的豪情,他宣稱自己敢于解下佩刀,即表明他的志向不在于權力和武力,而是追求文學創作和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自信和對文人墨客的贊美。通過對惡客和高人的對比,以及自述與反思,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文學創作的熱愛和堅守,以及對于自由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敢覬徐州解佩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fù gōng quán zōng chéng shí zhàn
和富公權宗丞十站
è kè wèi cháng zhī jiǔ shèng, gāo rén hé zhǐ shàn wén háo.
惡客未嘗知酒圣,高人何止擅文豪。
sān sī zì chuāi fēi wú shì, gǎn jì xú zhōu jiě pèi dāo.
三司自揣非吾事,敢覬徐州解佩刀。
“敢覬徐州解佩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