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聲幽鳥隔窗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聲幽鳥隔窗聞”全詩
謝安盍為蒼生起,休戀青山臥白云。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王元渤留題松壽巖白云庵寄鄭顧道二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王元渤留題松壽巖白云庵寄鄭顧道二首》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作品。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追求心靈自由的意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日影曈曨霽曉雰,
幾聲幽鳥隔窗聞。
謝安盍為蒼生起,
休戀青山臥白云。
這首詩以清晨的景色為開篇,描繪了太陽的光芒透過云層,灑在大地上的景象。接著,詩人聽到了幾聲幽靜的鳥鳴,這些聲音通過窗戶傳入耳中。這種描繪自然景物的手法,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寧靜、恬淡的氛圍。
接著,詩人提到謝安,他是東晉時期的名臣,以清廉著稱,為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詩人借謝安之名,表達了對為人民謀福利、奮發有為的人的敬佩和贊美。通過這樣的對比,詩人暗示了自己對于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
最后兩句"休戀青山臥白云"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紛擾的厭倦,他呼吁人們不要沉迷于名利之中,而應該超脫塵世,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青山和白云象征了寧靜和超然的境界,詩人希望人們放下功名利祿的執念,回歸自然,追求心靈的慰藉和安寧。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贊美清廉的人物和呼吁超脫世俗,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心靈和追求內心平靜的向往。這種追求超然境界的主題在宋代文人士人中較為常見,也體現了他們對于人生真諦的思考和追求。
“幾聲幽鳥隔窗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yuán bó liú tí sōng shòu yán bái yún ān jì zhèng gù dào èr shǒu
和王元渤留題松壽巖白云庵寄鄭顧道二首
rì yǐng tóng lóng jì xiǎo fēn, jǐ shēng yōu niǎo gé chuāng wén.
日影曈曨霽曉雰,幾聲幽鳥隔窗聞。
xiè ān hé wèi cāng shēng qǐ, xiū liàn qīng shān wò bái yún.
謝安盍為蒼生起,休戀青山臥白云。
“幾聲幽鳥隔窗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