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花梢入易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入花梢入易感”全詩
魯會一時歸寂寞,吳吟千載發清雄。
湖山照碧朦朧日,鞍馬欺寒料峭風。
春入花梢入易感,莫教房闥嘆飛蓬。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張序臣合肥驛中詩》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張序臣合肥驛中詩》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橐皋何處合肥東,
知有詩翁杖履中。
魯會一時歸寂寞,
吳吟千載發清雄。
湖山照碧朦朧日,
鞍馬欺寒料峭風。
春入花梢入易感,
莫教房闥嘆飛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合肥驛為背景,描繪了一個詩人的心境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詩的開頭,詩人問道:“橐皋何處合肥東?”橐皋是地名,而合肥是具體的方向。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位的困惑和迷茫。
接著,詩人說:“知有詩翁杖履中。”在這個合肥驛中,詩人發現了一個行走間中的老人,他手持拐杖,腳踩草履。這位詩人自詡為“詩翁”,可能是指自己。通過描繪這位老人,詩人展示了自己在時光的長河中的孤獨和滄桑。
接下來的兩句“魯會一時歸寂寞,吳吟千載發清雄”,表達了詩人對于魯國文化的寂寞和對吳國文化的豪放之情的贊美。這里的“魯會”指的是魯國的文化盛會,而“吳吟”則指的是吳國的豪放之音。詩人通過這兩句話,表達了對于時代的感慨和對不同文化的思考。
緊接著,詩人寫道:“湖山照碧朦朧日,鞍馬欺寒料峭風。”這句詩描繪了湖山的景色,湖山在春日的陽光下呈現出碧綠的顏色,但是風仍然寒冷。這里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感受,他感覺到了春天的到來,但仍然能感受到寒冷的氣息。
最后一句“莫教房闥嘆飛蓬”,表達了詩人對于流離失所、無所依靠的人們的同情和慨嘆。這句話呼應了開頭的迷茫,詩人希望不要讓房屋的門閭成為流浪者的嘆息之地。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合肥驛中的景物和時代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自身位置的困惑和對于時代變遷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于不同文化和流離失所者的關懷和思考。
“春入花梢入易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xù chén hé féi yì zhōng shī
和張序臣合肥驛中詩
tuó gāo hé chǔ hé féi dōng, zhī yǒu shī wēng zhàng lǚ zhōng.
橐皋何處合肥東,知有詩翁杖履中。
lǔ huì yī shí guī jì mò, wú yín qiān zǎi fā qīng xióng.
魯會一時歸寂寞,吳吟千載發清雄。
hú shān zhào bì méng lóng rì, ān mǎ qī hán liào qiào fēng.
湖山照碧朦朧日,鞍馬欺寒料峭風。
chūn rù huā shāo rù yì gǎn, mò jiào fáng tà tàn fēi péng.
春入花梢入易感,莫教房闥嘆飛蓬。
“春入花梢入易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七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