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攜宜盡送行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分攜宜盡送行杯”全詩
相與未成招隱什,分攜宜盡送行杯。
誰令急景堂堂去,我為佳人得得來。
萬壑千巖終欲遍,歸歟清夢轉幽哉。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酬李才叔見贈》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李才叔見贈》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篙師且緩莫予催,
老眼逢君喜暫開。
相與未成招隱什,
分攜宜盡送行杯。
誰令急景堂堂去,
我為佳人得得來。
萬壑千巖終欲遍,
歸歟清夢轉幽哉。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李才叔的感激之情。詩中描述了篙師(指乘船的引航員)不要催促作者,因為作者年事已高,但當他遇到了李才叔,他的老眼睛卻因喜悅而暫時亮起。作者希望與李才叔共同實現某種愿望或計劃,但這個計劃尚未完成,他們應該一起喝酒,盡情暢飲。詩中還提到,作者為了與佳人相會,不惜離開這個急促而喧囂的世界。最后,作者希望能游遍千山萬壑,最終回到寧靜的清夢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李才叔的感激之情和對自然與情感的追求。作者通過描述篙師不催促自己、老眼逢君喜開等情節,展示了他對李才叔的贊許和友誼。詩中的"招隱什"表達了作者與李才叔共同追求某種隱逸或理想的愿望,而"分攜宜盡送行杯"則表達了作者對與李才叔共飲的期待和暢飲的愿望。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誰令急景堂堂去"的形式,表達了離開喧囂世界的決心,將追求佳人的心愿放在首位,體現了對愛情和寧靜生活的向往。最后,詩中的"萬壑千巖終欲遍,歸歟清夢轉幽哉"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山水間的渴望和對清夢境界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清晰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對友情、愛情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追求理想和寧靜生活的向往。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提醒人們要珍惜友誼、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是一首具有深遠意義的詩詞之作。
“分攜宜盡送行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lǐ cái shū jiàn zèng
酬李才叔見贈
gāo shī qiě huǎn mò yǔ cuī, lǎo yǎn féng jūn xǐ zàn kāi.
篙師且緩莫予催,老眼逢君喜暫開。
xiāng yǔ wèi chéng zhāo yǐn shén, fēn xié yí jǐn sòng xíng bēi.
相與未成招隱什,分攜宜盡送行杯。
shuí lìng jí jǐng táng táng qù, wǒ wèi jiā rén de de lái.
誰令急景堂堂去,我為佳人得得來。
wàn hè qiān yán zhōng yù biàn, guī yú qīng mèng zhuǎn yōu zāi.
萬壑千巖終欲遍,歸歟清夢轉幽哉。
“分攜宜盡送行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