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熒熒一點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佛殿熒熒一點明”全詩
欲知照破無明窟,佛殿熒熒一點明。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彥時兄贈覺上人化燈》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彥時兄贈覺上人化燈》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江上與朋友彥時兄相遇的情景,并以佛教的意象表達了對智慧和啟迪的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江上相逢試問津,
杖藜來作化燈行。
欲知照破無明窟,
佛殿熒熒一點明。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上相逢的場景,展示了作者與彥時兄友誼的深厚。"試問津"意味著雙方相互詢問對方的近況,表達了友情的關懷和期盼。
"杖藜來作化燈行"這句表達了作者心懷慈悲,準備以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如同一盞照亮前行道路的燈,來幫助他人擺脫困境。杖藜作為行者的道具,象征著作者的修行之心和慈悲之心。
"欲知照破無明窟,佛殿熒熒一點明"這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智慧和啟迪的向往。無明窟指的是痛苦和無知的境地,而"照破"則表示破除迷惑,獲得智慧的啟迪。佛殿熒熒一點明象征著智慧的光芒,即使只有微弱的一點,也能照亮黑暗,給人希望和指引。
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友情和智慧的追求。通過以佛教意象展開的描寫,使得詩詞具有了超越個人的意義,表達了普遍的人生追求和價值觀。這首詩詞寓意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際關系和內心修行的思考,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對于智慧和啟迪的反思。
“佛殿熒熒一點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àn shí xiōng zèng jué shàng rén huà dēng
和彥時兄贈覺上人化燈
jiāng shàng xiàng féng shì wèn jīn, zhàng lí lái zuò huà dēng xíng.
江上相逢試問津,杖藜來作化燈行。
yù zhī zhào pò wú míng kū, fó diàn yíng yíng yì diǎn míng.
欲知照破無明窟,佛殿熒熒一點明。
“佛殿熒熒一點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