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望碧云頻送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望碧云頻送目”全詩
曾望碧云頻送目,又驚紅葉再敲秋。
千山不隔清風遠,兩地應同素月流。
游刃似君誠利器,只今無復見全牛。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房陵秋日》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房陵秋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王之道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新詩來處自房州,
已及瓜時嘆滯留。
曾望碧云頻送目,
又驚紅葉再敲秋。
千山不隔清風遠,
兩地應同素月流。
游刃似君誠利器,
只今無復見全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房陵秋日的景色和作者的思緒。詩人身在房州,他感慨時光匆匆,已經到了豐收的季節,而他卻仍滯留在這里。他曾經凝望著碧云,感嘆萬物的美景頻繁地展現在他的眼前,又驚嘆紅葉再次敲擊著秋天的門扉。盡管有千山相隔,但清風依舊可以傳遞遠方的信息,兩地應該擁有同樣的素月流動。詩人將自己比作一把鋒利的利器,游刃有余,但此刻卻無法再見到完整的牛。
賞析:
這首詩以秋日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色和抒發內心情感,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離別的感慨。詩人處于房州,感嘆自己錯過了一些美好的時刻,同時也體察到秋天的變化。詩中運用了碧云、紅葉、清風、素月等意象,以描繪秋日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緒和思緒。詩人將自己比作一把鋒利的利器,表達了他游刃有余的自信和才華,但最后一句卻又透露出一絲失落和遺憾,暗示著他對某種完整的事物或經歷的渴望和無法實現的遺憾。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景色和抒發情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同時展現了對時光流逝和錯過機會的思考。這首詩抓住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氣息,通過景物的變化寄托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感慨,給人以詩意深長的印象。
“曾望碧云頻送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áng líng qiū rì
房陵秋日
xīn shī lái chù zì fáng zhōu, yǐ jí guā shí tàn zhì liú.
新詩來處自房州,已及瓜時嘆滯留。
céng wàng bì yún pín sòng mù, yòu jīng hóng yè zài qiāo qiū.
曾望碧云頻送目,又驚紅葉再敲秋。
qiān shān bù gé qīng fēng yuǎn, liǎng dì yīng tóng sù yuè liú.
千山不隔清風遠,兩地應同素月流。
yóu rèn shì jūn chéng lì qì, zhǐ jīn wú fù jiàn quán niú.
游刃似君誠利器,只今無復見全牛。
“曾望碧云頻送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