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無夢到云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倦游無夢到云間”全詩
滯留又及炊新粟,歡喜何當見舊山。
招隱有詩來霅上,倦游無夢到云間。
西興十里秋潮晚,坐數扁舟帶月還。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
譯文:
在蕭山臨川亭的墻壁之間留下的題詩
詩意:
這首詩是王之道在宋代寫的,他以景物描繪和感慨并融入自己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一幅山水之景,表達了對舊山和舊時光的思念和向往。詩人抒發了自己招隱、倦游的心境,同時通過描寫秋潮和扁舟歸還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和諧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王之道獨特的寫作風格。詩人以瑰麗的筆觸描繪了遠山的峰巒,使讀者感受到宏偉壯麗的景象,而通過描述門徑上的蘚苔斑斑,詩中的景色更顯得生動自然。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將滯留的炊新粟與歡喜見舊山相對照,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重返故地的期盼。
詩中的招隱和倦游,展示了詩人內心的追求與欲望。他希望能夠在霅上招待一位有詩才的隱士,一同分享詩歌和深山的寧靜。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疲倦漫游生活的厭倦,他希望能夠擺脫世俗的束縛,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寧靜。
詩末描繪的西興十里秋潮晚和扁舟帶月的情景,給人以寧靜和恬淡之感。這里的秋潮和扁舟象征著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也代表了詩人希望回歸自然、追求寧靜生活的愿望。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的變化和人的心境,展示了王之道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讓讀者在靜心品味中感受到山水之美和內心的寧靜。它既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追求,又給予人們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啟迪。
“倦游無夢到云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āo shān lín chuān tíng bì jiān liú tí yùn
和蕭山臨川亭壁間留題韻
shuǐ wài fēng luán bì sì huán, yǔ duō mén jìng xiǎn tāi bān.
水外峰巒碧四環,雨多門徑蘚苔斑。
zhì liú yòu jí chuī xīn sù, huān xǐ hé dāng jiàn jiù shān.
滯留又及炊新粟,歡喜何當見舊山。
zhāo yǐn yǒu shī lái zhà shàng, juàn yóu wú mèng dào yún jiān.
招隱有詩來霅上,倦游無夢到云間。
xī xīng shí lǐ qiū cháo wǎn, zuò shù piān zhōu dài yuè hái.
西興十里秋潮晚,坐數扁舟帶月還。
“倦游無夢到云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