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紅雜團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紅雜團綠”全詩
夢寐金谷巖,神往形獨留。
異哉城市中,芳菲自春秋。
長紅雜團綠,結成巖穴幽。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花洞》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花洞》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洞
浮渡竟何處,欲游未能游。
夢寐金谷巖,神往形獨留。
異哉城市中,芳菲自春秋。
長紅雜團綠,結成巖穴幽。
譯文:
漂泊過了許多地方,卻無法到達目的地。
心里想游玩,卻未能實現。
在夢中和醒時都留戀著金谷巖。
美景吸引著我的靈魂,只有形象停留在那里。
在繁忙的城市中,真是奇妙啊,
花朵的香氣在春天和秋天自然而然地散發。
長時間的紅色和混雜的綠色,
形成了幽深的巖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詩中的主人公漂泊在許多地方,卻無法找到真正想要到達的目的地,表達了他內心對追求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他夢中和清醒時都被金谷巖的美景所吸引,但卻只能停留在心靈的深處,無法親身體驗。這種情感上的欲望與現實的無法實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城市中的花朵的美麗和芬芳,以及它們在春天和秋天自然而然地綻放的景象。這里的芳菲自春秋,意味著美的存在是永恒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對花朵的描繪,詩人也在暗示著美好事物的存在可以成為心靈的寄托,給人以慰藉和希望。
最后兩句通過描述長時間的紅色和混雜的綠色結成的巖穴,營造了一種幽深的氛圍。這里的長紅雜團綠以及結成巖穴幽,給人以神秘而幽靜的感覺。詩人通過這種意象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他內心追求的事物是美好而深邃的,與俗世的紛擾相隔離。
整首詩詞以對追求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為主線,通過對美景和心靈的寄托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富有情感的氛圍,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長紅雜團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ā dòng
花洞
fú dù jìng hé chǔ, yù yóu wèi néng yóu.
浮渡竟何處,欲游未能游。
mèng mèi jīn gǔ yán, shén wǎng xíng dú liú.
夢寐金谷巖,神往形獨留。
yì zāi chéng shì zhōng, fāng fēi zì chūn qiū.
異哉城市中,芳菲自春秋。
cháng hóng zá tuán lǜ, jié chéng yán xué yōu.
長紅雜團綠,結成巖穴幽。
“長紅雜團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