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時過盡好藏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梅時過盡好藏茶”全詩
醉日到來應種竹,梅時過盡好藏茶。
遙憐壺棗初成實,似說占禾半吐花。
已得伽陀微妙句,歸歟香火諷啰耶。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因上人三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因上人三首》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白云飛翔的地方是我的家,
清泉如石眼泠泠地流淌。
當醉美的日子來臨,我應該種植竹子,
梅花時節過去,最好保存好茶葉。
遠遠地憐惜初成實的壺棗,
它們如同在述說著占卜禾苗半吐花的情景。
我已經領悟到伽陀的微妙句子,
歸向香火,傳達著深邃的哲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自然景物和佛教思想的感悟。詩人以自然景物為依托,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理解。
詩中提到的白云、清泉、竹子、梅花等自然元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熱愛。白云飛翔、清泉流淌,給詩人帶來寧靜和歸屬感,使他感到這些美景就是他的家。種植竹子、保存茶葉,體現了詩人對深層次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關注。
詩中也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如提到伽陀(佛教經典)和香火(佛教寺廟中的香火祭拜),表達了詩人對佛法的領悟和對修行境界的追求。壺棗半吐花、禾苗占卜等隱喻,暗示著生命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佛教中“無常”思想的體悟。
賞析:
《和因上人三首》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和佛教的美好,展示了詩人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抒發,表達了對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贊美和珍視,以及對超越塵世的精神追求的渴望。
詩詞運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詩意更加深邃。白云、清泉、竹子、梅花等形象豐富而富有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內心的安寧。通過與伽陀、香火等佛教元素的結合,詩人將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關系融入詩中,展示了對宇宙法則和人生真諦的思索。
“梅時過盡好藏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īn shàng rén sān shǒu
和因上人三首
bái yún fēi chù shì wú jiā, shí yǎn líng líng shuǐ yī chē.
白云飛處是吾家,石眼泠泠水一車。
zuì rì dào lái yīng zhǒng zhú, méi shí guò jìn hǎo cáng chá.
醉日到來應種竹,梅時過盡好藏茶。
yáo lián hú zǎo chū chéng shí, shì shuō zhàn hé bàn tǔ huā.
遙憐壺棗初成實,似說占禾半吐花。
yǐ dé jiā tuó wēi miào jù, guī yú xiāng huǒ fěng luō yé.
已得伽陀微妙句,歸歟香火諷啰耶。
“梅時過盡好藏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