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老未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山老未歸”全詩
首座名雖貴,家山老未歸。
磬聲寒繞枕,塔影靜侵衣。
終憶西湖上,秋風白鳥飛。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寧公(某位高官)著書立說、受到皇帝的優賜和禪門的啟迪。盡管寧公名聲顯赫,但他的家鄉山川依然守望著他,未曾歸還。詩中還描寫了寒冷的磬聲回蕩在枕邊,佛塔的倒影靜靜滲透到衣袖之中。最后,詩人回憶起在西湖上的經歷,秋風吹拂下白鳥翱翔。
這首詩詞通過對寧公的生活與境遇的描寫,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內心的追憶。寧公受到皇帝的嘉獎和禪門的啟示,顯示了他在政治和精神層面上的成功。然而,他的成功并沒有讓他忘卻家鄉的山水,詩中的磬聲和佛塔影子象征著他內心的孤寂和思鄉之情。最后,詩人回憶起在西湖上的美好時光,秋風吹拂下白鳥飛翔,可能代表著詩人對自然與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王之道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寧公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成功與失敗、人與自然、內心和外部世界之間的關系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音響效果的描寫,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詩的節奏平緩,給人一種寧靜和沉思的氛圍。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思緒和情感,以及對人生和歸屬的思考。
這首詩詞展示了王之道在宋代文學中的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心靈的關注。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這首詩詞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引發人們對生命和歸屬的思考。
“家山老未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íng gōng xīn bài shǒu zuò yīn zèng
寧公新拜首座因贈
zhù shū xīn zòu yù, yōu zhào jí chán fēi.
著書新奏御,優詔及禪扉。
shǒu zuò míng suī guì, jiā shān lǎo wèi guī.
首座名雖貴,家山老未歸。
qìng shēng hán rào zhěn, tǎ yǐng jìng qīn yī.
磬聲寒繞枕,塔影靜侵衣。
zhōng yì xī hú shàng, qiū fēng bái niǎo fēi.
終憶西湖上,秋風白鳥飛。
“家山老未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