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虛舟奈若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系虛舟奈若何”全詩
袖取平生濟川手,行藏終與祖同科。
分類: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艅艎齋》張元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艅艎齋》是宋代張元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每天世間都有風波,虛舟卻無法系住。
我用袖子捧起一生中濟川的手,無論行藏,最終與祖先同科。
詩意:
這首詩詞以波瀾壯闊的意象展示了人生中的風波和不確定性。詩人用生活中的船和風浪來隱喻人世間的起伏不定的境遇。他感慨地表達了虛舟無法抵擋風浪的無力,暗示了人們無法完全掌控命運的無奈和困惑。然而,詩人并不消沉,他用袖子來象征自己的行動和努力,借助這雙手幫助他人,濟川救民。他堅信自己的行為與祖先的追求是一脈相承的,意味著他與祖先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使命。
賞析:
《艅艎齋》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風波和掙扎。詩人通過對船和風浪的描繪,抒發了自己對于人生無常和命運無法掌控的感受。虛舟的形象象征著人的生命和命運,風波則代表著變幻莫測的世事。詩人的袖子象征著他的行動和努力,表達了他積極應對困境的決心和勇氣。他將自己的行動與祖先的傳統價值觀相聯系,強調了對道德和責任的堅守。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傳達了深刻的哲理,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與價值的思考。這種對命運的接受和對責任的擔當的精神,具有啟示意義,使人們思考自己在風波中的立場和選擇,以及如何面對困境并助人渡過難關的責任。
“不系虛舟奈若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huáng zhāi
艅艎齋
rén jiàn rì rì yǒu fēng bō, bù xì xū zhōu nài ruò hé.
人間日日有風波,不系虛舟奈若何。
xiù qǔ píng shēng jì chuān shǒu, xíng cáng zhōng yǔ zǔ tóng kē.
袖取平生濟川手,行藏終與祖同科。
“不系虛舟奈若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