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見此消愁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時見此消愁眼”全詩
行人又向去處去,客子未知來不來。
詩似芙蓉臨水出,人如楊柳待風開。
何時見此消愁眼,更責后期傾玉杯。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江上待客不至》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待客不至》是宋代朱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面上煙霧繚繞,遠處的山嶺隱沒其中,仿佛被蒙上一層輕紗。詩人站在沙灘邊,留連不舍地觀察著周圍的景色。行人紛紛離去,去向已不可知,而期待中的客人也未知何時到來。
整首詩詞營造了一種靜謐而神秘的氛圍,描繪了江面上煙霧彌漫的景象。煙霧蒙蒙的遠岫給人以神秘而遙遠的感覺,與詩人孤獨而期待的心情相呼應。沙邊的小徘徊表現了詩人對客人到來的期盼,同時也暗示了他的焦急和不安。
詩中的芙蓉和楊柳是兩種富有象征意義的植物。芙蓉是水中的美麗花朵,象征高潔和純凈;而楊柳則是順風搖曳的樹木,象征溫柔和風姿。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芙蓉和楊柳做了對比,表達了自己渴望擺脫困境、迎接美好的心愿。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消除憂愁的渴望。他期待著將來能夠見到如此美景,以解除內心的煩惱,更進一步,他責備自己不能早早享受這樣的美景,而要等到晚年時才有機會傾玉杯,也就是在晚年才能飲盡人生的美好。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上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既有對客人到來的期盼,也有對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懊悔。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思考,給人以深遠的思索和共鳴。
“何時見此消愁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dài kè bù zhì
江上待客不至
yān wù méng méng yuǎn xiù mái, shā biān tè wèi xiǎo pái huái.
煙霧蒙蒙遠岫埋,沙邊特為小徘徊。
xíng rén yòu xiàng qù chù qù, kè zi wèi zhī lái bù lái.
行人又向去處去,客子未知來不來。
shī shì fú róng lín shuǐ chū, rén rú yáng liǔ dài fēng kāi.
詩似芙蓉臨水出,人如楊柳待風開。
hé shí jiàn cǐ xiāo chóu yǎn, gèng zé hòu qī qīng yù bēi.
何時見此消愁眼,更責后期傾玉杯。
“何時見此消愁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