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筆便當歸從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簪筆便當歸從上”全詩
遂使山川有遺恨,卻看孫子步清涂。
沈郎帶減傳千古,婺女星高近六符。
簪筆便當歸從上,蓋藍鞍錦照天衢。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寄婺州歐卿德孺》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婺州歐卿德孺》
醉翁遺跡遍江湖,
何事東游不到吳。
遂使山川有遺恨,
卻看孫子步清涂。
沈郎帶減傳千古,
婺女星高近六符。
簪筆便當歸從上,
蓋藍鞍錦照天衢。
中文譯文:
醉醺醺的老人,留下了他的足跡遍布江湖,
為何不去東方游歷吳地呢?
這樣使得山川也有了遺憾之情,
而看到孫子踏上清涂之地。
沈郎的故事被減少傳頌至千古,
婺女的星辰高懸近于六符。
簪筆歸隨從上方而來,
藍色的鞍轡鑲嵌錦繡,照亮天街。
詩意:
這首詩寫了一個醉醺醺的老人,他在江湖間留下了自己的足跡。詩人問他為何不去東方的吳地游歷,表達了對老人不曾到達吳地的惋惜之情。這樣的遺憾使得整個山川也感到遺憾。然而,詩人卻看到了老人的孫子踏上了清涂之地,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活力。詩中還提到了沈郎和婺女,他們的形象象征著歷史的減少而流傳至千古,婺女的星辰也高懸近于六符,顯示她的高貴和美麗。最后,簪筆從上方歸來,藍色的鞍轡鑲嵌錦繡,照亮了天街,給人一種璀璨的景象。
賞析:
詩中以醉翁為主線,通過描繪他的遺跡遍布江湖,并表達了對他不曾到達吳地的遺憾之情。然而,詩人又通過描述孫子踏上清涂之地,展示了新一代的希望和活力。沈郎和婺女的形象象征著歷史的減少而流傳至千古,婺女的星辰高懸近于六符,顯示了她的高貴和美麗。最后,簪筆從上方歸來,藍色的鞍轡錦繡輝煌,給人一種壯麗輝煌的景象。整首詩通過描繪人物和景物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新一代的期望,給人以啟迪和賞識。
“簪筆便當歸從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ù zhōu ōu qīng dé rú
寄婺州歐卿德孺
zuì wēng yí jī biàn jiāng hú, hé shì dōng yóu bú dào wú.
醉翁遺跡遍江湖,何事東游不到吳。
suì shǐ shān chuān yǒu yí hèn, què kàn sūn zi bù qīng tú.
遂使山川有遺恨,卻看孫子步清涂。
shěn láng dài jiǎn chuán qiān gǔ, wù nǚ xīng gāo jìn liù fú.
沈郎帶減傳千古,婺女星高近六符。
zān bǐ biàn dāng guī cóng shàng, gài lán ān jǐn zhào tiān qú.
簪筆便當歸從上,蓋藍鞍錦照天衢。
“簪筆便當歸從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