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馬鞍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上馬鞍山”全詩
頻經石角鋪,不上馬鞍山。
橋斷沖泥過,松摧塞道艱。
草鞋牢踏雨,更著一蓑還。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南華道中詩》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華道中詩》是宋代朱翌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市荒堤轉,涌泉春水慳。
頻經石角鋪,不上馬鞍山。
橋斷沖泥過,松摧塞道艱。
草鞋牢踏雨,更著一蓑還。
詩意:
《南華道中詩》描繪了一幅山間小市的景象。詩中通過描寫小市荒堤、涌泉的春水、石角鋪、馬鞍山、斷橋、泥濘的道路、摧毀的松樹等細節,表達了作者穿越艱險的山道旅行的心路歷程。詩人穿著牢固的草鞋,堅定地踏過雨水濕潤的土地,同時身上還披著一件蓑衣,這是為了更好地抵御風雨。
賞析:
《南華道中詩》通過對山間小市的描繪,展現了一種艱苦而奮斗的精神。詩中的荒堤、涌泉、石角鋪、馬鞍山、斷橋、泥濘的道路和摧毀的松樹等景物,呈現出一幅自然環境艱險而又美麗的畫面。詩人穿越這樣的環境,堅定地前行,表達了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勇氣和決心。
詩中的草鞋和蓑衣是詩人旅途中的裝備,象征著堅韌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草鞋牢固地踏在濕潤的土地上,不畏艱險;蓑衣則保護身體免受風雨侵襲。這種堅韌的精神和適應能力在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們啟示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堅持不懈,努力適應環境的變化。
《南華道中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同時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環境變遷的感悟和對于堅韌精神的贊美。這首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表達了對于艱難旅程中挫折與困境的態度和思考,同時也鼓勵了讀者面對人生的困難時保持樂觀和勇敢前行。
“不上馬鞍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huá dào zhōng shī
南華道中詩
xiǎo shì huāng dī zhuǎn, yǒng quán chūn shuǐ qiān.
小市荒堤轉,涌泉春水慳。
pín jīng shí jiǎo pù, bù shàng mǎ ān shān.
頻經石角鋪,不上馬鞍山。
qiáo duàn chōng ní guò, sōng cuī sāi dào jiān.
橋斷沖泥過,松摧塞道艱。
cǎo xié láo tà yǔ, gèng zhe yī suō hái.
草鞋牢踏雨,更著一蓑還。
“不上馬鞍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