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遽如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色遽如許”全詩
看山連楚越,端坐惜羲娥。
吾子頻相見,新詩苦未多。
試穿一兩屐,從我上煙蘿。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示李令》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示李令》是宋代文人朱翌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內心的愁緒。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色遽如許,
春愁無柰何。
看山連楚越,
端坐惜羲娥。
詩中的“春色遽如許”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景色的突然而美好的感嘆。春天的景色如此迅猛地展現出來,給人以驚喜之感。然而,接下來的“春愁無柰何”則表達了作者內心中的憂愁和困惑。盡管春天美麗,但作者的心情卻無法完全沉浸其中,有一種無法排解的愁緒。
詩中的“看山連楚越”描繪了眼前的山巒連綿不斷,遠處的楚越之地隱約可見。這里可能是作者所處的地方,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心境的映射。山巒起伏連綿,讓人感到壯麗和廣闊,而楚越之地則代表著遠方的誘惑和未知的風景,給人以無限遐想。
詩中的“端坐惜羲娥”表達了作者沉思默坐的狀態,同時也表現出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羲娥是古代神話中的美女,具有仙子般的形象,作者通過惜羲娥的方式,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視。
詩中的“吾子頻相見,新詩苦未多”言簡意賅地表達了作者與友人頻繁相聚的情景,但創作出的新詩卻寥寥無幾。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在創作方面的困擾和不滿,渴望能夠有更多的佳作問世。
最后兩句“試穿一兩屐,從我上煙蘿”,是作者擬人化地向自己說話。穿上一雙簡單的屐鞋,從自己這里,指代自己的心境,上煙蘿,意味著超越塵世的束縛,追求更高的境界。這里透露出作者對于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自由解脫的向往。
總體來說,《示李令》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景色的喜悅和對內心愁緒的訴說。通過描繪山水和抒發情感,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對境遇的思考,流露出一種追求自由和超越塵世的心境。
“春色遽如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lǐ lìng
示李令
chūn sè jù rú xǔ, chūn chóu wú nài hé.
春色遽如許,春愁無柰何。
kàn shān lián chǔ yuè, duān zuò xī xī é.
看山連楚越,端坐惜羲娥。
wú zi pín xiāng jiàn, xīn shī kǔ wèi duō.
吾子頻相見,新詩苦未多。
shì chuān yī liǎng jī, cóng wǒ shàng yān luó.
試穿一兩屐,從我上煙蘿。
“春色遽如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