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報慚非藻思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報慚非藻思清”全詩
龍鱗未到他年化,蝸角先從每節生。
禪擬問來須便打,醉思吟后不妨行。
使郡有惠憐衰薾,欲報慚非藻思清。
分類:
作者簡介(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卜居四明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八年(1138),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祠部員外郎、秘書少監、起居舍人。十一年,為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勝景,游覽殆。
《與林大夫謝靈壽杖》朱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林大夫謝靈壽杖》是宋代朱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根名為謝靈壽的杖,以及它所象征的美好寓意。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木山中美木成,古今靈壽得嘉名。
在這千山萬木之中,有一棵美麗的樹木成長,它被賦予了謝靈壽這個美好的名字。
龍鱗未到他年化,蝸角先從每節生。
它的樹皮尚未變得如龍鱗般堅硬,但是每一截都已經開始展現出蝸牛角的形狀。
禪擬問來須便打,醉思吟后不妨行。
當有人來問它的來歷時,它會以禪宗的方式回答,不拘泥于言辭。而當它陶醉于思考和吟詠之后,也會毫不猶豫地行動起來。
使郡有惠憐衰薾,欲報慚非藻思清。
它希望能夠給人們帶來福祉,憐憫那些衰弱和疾病的人。它渴望以自己的美德來回報社會,感到慚愧自己并非藻思清那樣的杰出人物。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一根杖的形象來表達詩人對美與善的追求。謝靈壽杖被賦予了靈動的象征意義,它以自然的姿態展現出生命的力量和美麗。詩人將其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相聯系,表達了對道德美德的追求和對社會福祉的關注。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寓意深遠,引人思考。
“欲報慚非藻思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lín dài fū xiè líng shòu zhàng
與林大夫謝靈壽杖
wàn mù shān zhōng měi mù chéng, gǔ jīn líng shòu dé jiā míng.
萬木山中美木成,古今靈壽得嘉名。
lóng lín wèi dào tā nián huà, wō jiǎo xiān cóng měi jié shēng.
龍鱗未到他年化,蝸角先從每節生。
chán nǐ wèn lái xū biàn dǎ, zuì sī yín hòu bù fáng xíng.
禪擬問來須便打,醉思吟后不妨行。
shǐ jùn yǒu huì lián shuāi ěr, yù bào cán fēi zǎo sī qīng.
使郡有惠憐衰薾,欲報慚非藻思清。
“欲報慚非藻思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