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相柱天如不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賢相柱天如不周”全詩
地積大塊作方載,豈有壞崩如杞人。
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動搖海水泄。
便恐昆侖八柱折,赤子啾啾憂地裂。
唐堯天子居上頭,賢相柱天如不周。
保國如甌,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憂。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地震謠》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地震謠》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地震為題材,通過描繪地震的景象和表達對災難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天災人禍的關切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譯文:
四月一日南省發生火災,
七月一日南方發生地震。
大地像方載一樣震動,
怎能讓壞崩如杞人。
地震之后,白毛茁生,
泰山搖動,海水傾泄。
恐怕昆侖山八柱折斷,
無辜的孩子們哭泣,地裂縫。
唐堯天子居于高位,
賢相如柱天,卻不得圓滿。
保國如同保一只甌器,
駕馭民眾如同駕駛一艘小舟。
哎呀,孩子們,你們何必擔憂。
賞析:
《地震謠》通過描繪地震的景象和表達對災難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天災人禍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以四月一日南省火災、七月一日南地震為開頭,烘托出災難頻頻發生的緊張氛圍。接著,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將大地震動比作方載一樣,以突出地震的劇烈程度。作者提到地震后的景象,白毛茁生,泰山動搖,海水傾泄,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地震的恐怖和帶來的巨大影響。
在詩的最后幾句,作者以唐堯天子和賢相作為象征,表達了對國家統治者和政治精英的擔憂。唐堯天子居高位,賢相如天柱,但他們并未能圓滿地履行自己的責任。作者以保國如甌、馭民如舟的比喻,抒發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安危的關切,呼喚統治者應當擔負起保護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最后,作者用"吁嗟赤子汝何憂"的問句,寄托了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希望他們不要過度擔憂,而是要積極面對困難,為國家和人民的未來貢獻力量。
整首詩以地震為題材,通過夸張的描寫和比喻手法,展現了地震帶來的恐怖和災難,同時也透露出對國家統治和社會秩序的擔憂。通過這首詩,作者呼喚人們關注天災人禍,關心國家命運,同時也鼓勵年輕一代要勇于面對困難,為國家的未來努力奮斗。
“賢相柱天如不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ì zhèn yáo
地震謠
sì yuè yī rì nán shěng huǒ, qī yuè yī rì nán dì zhèn.
四月一日南省火,七月一日南地震。
dì jī dà kuài zuò fāng zài, qǐ yǒu huài bēng rú qǐ rén.
地積大塊作方載,豈有壞崩如杞人。
rú hé yī zhèn bái máo zhuó, tài shān dòng yáo hǎi shuǐ xiè.
如何一震白毛茁,泰山動搖海水泄。
biàn kǒng kūn lún bā zhù zhé, chì zǐ jiū jiū yōu dì liè.
便恐昆侖八柱折,赤子啾啾憂地裂。
táng yáo tiān zǐ jū shàng tou, xián xiàng zhù tiān rú bù zhōu.
唐堯天子居上頭,賢相柱天如不周。
bǎo guó rú ōu, yù mín rú zhōu, xū jiē chì zǐ rǔ hé yōu.
保國如甌,馭民如舟,吁嗟赤子汝何憂。
“賢相柱天如不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