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臼操必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井臼操必親”全詩
三十不肯嫁,獨識五噫君。
荊釵服終身,井臼操必親。
舉案上食如大賓。
如何會稽守,糟糠告去如市人。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荊釵曲》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荊釵曲》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荊釵曲》中文譯文:
扶風女,行如有寵愛,
容貌美如鐘離春。
三十歲不愿嫁,
唯有懂得五噫君。
身披荊釵終生,
井臼操持必須親。
桌上的食物如盛宴。
她是如何會稽守的,
像個市井之人,卻告別了貧困。
詩意和賞析:
《荊釵曲》描繪了一個扶風女子的形象。她行動中帶有嬖愛的痕跡,容貌美麗如同春天的花朵。然而,盡管已經三十歲,她卻不愿意嫁人,只有她懂得五噫君的重要性。她毅然選擇了戴上荊釵,并承擔起井臼的勞作,表示她將一生與家庭和務農緊密相連。盡管她的地位低微,但她卻能將飯菜擺得像是盛宴一樣。詩中問道如何能夠做到如此賢淑,她卻告別了貧困,宛若市井之人一般。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塑造了一個扶風女子的形象,通過描述她的容貌和行動,展現了她的個性和崇高的品德。詩中的“荊釵”象征著她選擇了持家的人生,她不愿嫁人,卻選擇了將一生奉獻給家庭和農田。她以勤勞和賢淑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不顧自己的地位低微,將平凡的飯菜擺設得像是盛宴,展現了她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生活方式。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女子的堅持和選擇,彰顯了她的品德和價值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形象的塑造,詩人成功地展現了這個女子的形象,使讀者對她的形象和內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首詩詞以其樸素而深刻的描寫,傳達了對執著和勤勞生活態度的贊美,同時也折射出了元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望和價值觀。
“井臼操必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chāi qū
荊釵曲
fú fēng nǚ, xíng rú yǒu bì, mào rú zhōng lí chūn.
扶風女,行如有嬖,貌如鐘離春。
sān shí bù kěn jià, dú shí wǔ yī jūn.
三十不肯嫁,獨識五噫君。
jīng chāi fú zhōng shēn, jǐng jiù cāo bì qīn.
荊釵服終身,井臼操必親。
jǔ àn shàng shí rú dà bīn.
舉案上食如大賓。
rú hé kuài jī shǒu, zāo kāng gào qù rú shì rén.
如何會稽守,糟糠告去如市人。
“井臼操必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