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怎么讀 臼的意思

漢字 | 臼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ㄡˋ |
部首 | [臼] 臼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0 |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 獨體字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1FC |
其它編碼 | 五筆:vthg|ethg 倉頡:hx 鄭碼:nb 四角:77770 |
筆順編碼 | 321511 |
筆順筆畫 | ノ丨一フ一一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橫 橫折 橫 橫 |
臼字的意思
1.舂米的器具,用石頭制成,樣子像盆:石臼。
2.形狀像臼的:臼齒。
臼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臼
jiù ㄐㄧㄡˋ
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制成,中間凹下。 形狀像臼的:臼齒。英語 mortar; bone joint socket
德語 M?rser (S)?,Jiu (Eig, Fam)?,Radikal Nr. 134 = M?rser
法語 mortier
臼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臼 jiù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間的四點表示有米。本義: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2) 同本義 [mortar]
臼,舂也。古者掘地為臼,其后穿木石。——《說文》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易·系辭下》
擇滿臼,舂之而不碎。——賈思勰《齊民要術》
又如:臼杵(臼與杵);臼塘(鑿成船形的木臼,別稱臼塘);臼中無釜(比喻妻子亡故)
(3) 又指用以形容臼狀物[article resembling a mortar]。
如:藥臼;石臼;搗臼
詞性變化
◎ 臼 jiù
〈動〉
用臼舂米 [pound rice with pestles]
織紡井臼。(臼,用如動詞:舂米。)——清· 周容《芋老人傳》
◎ 臼 jiù
〈形〉
(1) 形如臼的 [molar]。如臼齒;臼頭深目(形容相貌極丑);臼科(臼形的坑)
(2) 低 [low]
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間凹陷。)——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臼字的辭典解釋
中間下凹的舂米器具。如:「石臼」、「磨臼」。漢·王充《論衡·量知》:「穀之始熟曰粟,舂之於臼,簸其粃糠。」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形狀像臼的。如:「臼齒」。
康熙字典解釋
臼【未集下】【臼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0畫
《廣韻》其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久切,??音咎。《說文》舂也。本作??,隷省作臼。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與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齒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呂氏春秋》赤冀作臼。《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沈約·捉搦歌》粟榖難舂付石臼。《柳宗元詩》日午夢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杵臼四星,在危南。《註》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軍糧。
又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濟河圍令狐,入桑泉,取臼衰。《註》解縣東南有臼城。
又水名。《左傳·定五年》將涉于成臼。《註》江夏竟陵縣有臼水,出??屈山,西南入漢。《後漢·章帝紀》罷常山,呼沱石臼河漕。《註》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縣東北。
又山名。《山海經》踵臼之山,無草木。
又鳥名。《讀曲歌》打殺長鳴雞,彈去烏臼鳥。
又樹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又姓。《左傳》華謳家臣臼任。
又《韻補》葉敞呂切,音處。《韓愈·元和聖德詩》遂自顚倒,若杵投臼。葉下渚。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臼【卷七】【臼部】
舂也。古者掘地爲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屬皆從臼。其九切
說文解字注
(臼)舂臼也。各本無臼字。今補。杵下云。舂杵也。則此當云舂臼也明矣。引伸凡凹者曰臼。古者掘地爲臼。見易??辭傳。葢黃帝時雍父初作如此。其後穿木石。或穿木。或穿石。象形。?象木石臼也。中象米也。所舂也。其九切。三部。凡臼之屬皆從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