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補天容大士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鰲補天容大士橋”全詩
雉棲薜荔都蒼墓,鰲補天容大士橋。
萬歲藤枝神蛻杖,三花樹子癭為瓢。
老僧好事兼好客,時作遠公蓮社招。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十七日過無住庵,因留題簽上人半云軒》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七日過無住庵,因留題簽上人半云軒》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訪東山丞相譜,
因過南墅半云竂。
雉棲薜荔都蒼墓,
鰲補天容大士橋。
萬歲藤枝神蛻杖,
三花樹子癭為瓢。
老僧好事兼好客,
時作遠公蓮社招。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游覽東山的經歷,同時也表達了對東山丞相的敬仰之情。詩中還描繪了南墅的景色,以及藤枝、樹子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美麗。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老僧的贊賞,稱其為好事之人,并且邀請他加入蓮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繪了作者游覽東山的場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詩人刻畫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畫面。其中,“雉棲薜荔都蒼墓,鰲補天容大士橋”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色,以及文化與自然的交融。藤枝、樹子等自然元素的描繪,也營造了一種生動的氛圍。
詩中還出現了“老僧”和“遠公蓮社”,表達了詩人對修道者和修身養性的推崇。詩人稱贊老僧是好事之人,兼具善行和好客之德。蓮社則是一種文化組織,詩人邀請老僧加入,表達了對修身養性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形象深入人心,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修身修道的熱愛和贊美。同時,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一種寧靜與美好的意境。
“鰲補天容大士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qī rì guò wú zhù ān, yīn liú tí qiān shàng rén bàn yún xuān
十七日過無住庵,因留題簽上人半云軒
wǒ fǎng dōng shān chéng xiàng pǔ, yīn guò nán shù bàn yún piáo.
我訪東山丞相譜,因過南墅半云竂。
zhì qī bì lì dōu cāng mù, áo bǔ tiān róng dà shì qiáo.
雉棲薜荔都蒼墓,鰲補天容大士橋。
wàn suì téng zhī shén tuì zhàng, sān huā shù zǐ yǐng wèi piáo.
萬歲藤枝神蛻杖,三花樹子癭為瓢。
lǎo sēng hǎo shì jiān hào kè, shí zuò yuǎn gōng lián shè zhāo.
老僧好事兼好客,時作遠公蓮社招。
“鰲補天容大士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