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與爾同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與爾同仇”全詩
云是要離家,令人生古愁。
侏兒三尺干,不佩雙吳鉤。
中包猛士膽,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視身若蜉蝣。
荊軻不了恨,慶忌成身謀。
如何五噫客,死與爾同仇。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要離家》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要離家》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詩意深沉,表達了詩人對離家的憂慮和無奈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要離家
金昌亭下路,春草沒荒丘。
云是要離家,令人生古愁。
侏兒三尺干,不佩雙吳鉤。
中包猛士膽,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視身若蜉蝣。
荊軻不了恨,慶忌成身謀。
如何五噫客,死與爾同仇。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離家之情為主題,通過描述金昌亭下的道路和春草茂盛的荒丘,詩人抒發了對離家的渴望和憂慮之情。詩中的“云是要離家”用意蓄諧,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古懷和憂傷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的個人情感和內心決心。詩中的“侏兒三尺干,不佩雙吳鉤”描繪了詩人身材矮小,沒有佩戴英勇的吳國鉤子的形象。這句詩表達了詩人離家困境中的無力感和無奈之情。
詩中的“中包猛士膽,白日照高秋”描繪了詩人心懷壯志,愿意為家鄉而奮斗,無論是白天還是秋天,都能顯現出他內心的堅定和勇氣。
接下來的幾句“忍死屠骨肉,視身若蜉蝣。荊軻不了恨,慶忌成身謀。如何五噫客,死與爾同仇。”表達了詩人為了家鄉的命運愿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拋棄個人的得失,甚至視自己的生命如蜉蝣般微小。這里涵蓋了對荊軻的崇敬之情,以及對與自己有相同目標的志士們的贊賞和承諾。
整首詩以平實的句式和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楊維楨對離家的矛盾情感和對家鄉命運的擔憂,通過詩人的內心獨白,展現了他對離家之痛的思考和對抗命運的決心。
“死與爾同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o lí jiā
要離家
jīn chāng tíng xià lù, chūn cǎo méi huāng qiū.
金昌亭下路,春草沒荒丘。
yún shì yào lí jiā, lìng rén shēng gǔ chóu.
云是要離家,令人生古愁。
zhū ér sān chǐ gàn, bù pèi shuāng wú gōu.
侏兒三尺干,不佩雙吳鉤。
zhōng bāo měng shì dǎn, bái rì zhào gāo qiū.
中包猛士膽,白日照高秋。
rěn sǐ tú gǔ ròu, shì shēn ruò fú yóu.
忍死屠骨肉,視身若蜉蝣。
jīng kē bù liǎo hèn, qìng jì chéng shēn móu.
荊軻不了恨,慶忌成身謀。
rú hé wǔ yī kè, sǐ yǔ ěr tóng chóu.
如何五噫客,死與爾同仇。
“死與爾同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