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足兮虎成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檻足兮虎成狗”全詩
得勢失勢兮,而以分乎雌雄。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龍虎辭》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虎辭》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圍欄之內的足跡,虎兒變為了狗;
尾巴的燃燒,魚兒變作了龍。
得勢失勢之間,
取決于它們雌雄間的差別。
詩意:
這首詩詞以龍和虎為象征,探討了權力和地位的變遷以及性別之間的差異。詩中的虎最終淪為了狗,而魚則轉化成了龍。通過描述這種權勢的轉移,詩人表達了在人世間,得失勢力的變化常常與性別有關。
賞析:
《龍虎辭》通過運用動物的象征意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權力的變遷和性別之間的關系。虎與狗、魚與龍的對比,形象地表達了權力和地位的起伏,以及性別對于這種變遷的影響。
詩中的龍象征著威嚴和權威,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圣存在,而虎則代表著勇猛和力量。通過將虎變成狗,楊維楨暗示了權力的衰落和地位的下降。而魚轉化為龍,則象征著普通人通過努力和機遇的轉變,獲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權力。
詩中提到的"雌雄"指的是性別,暗示了在權力變遷中,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機會和限制。這種差異既可能是社會制度造成的,也可能源于個體的內在品質。詩人通過這種對比,探討了性別對于權力和地位的影響。
總的來說,楊維楨的《龍虎辭》以簡練的語言和動物的象征意義,揭示了權力變遷和性別差異之間的關系。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思考人世間權力游戲的規則和性別問題對于社會地位的影響。
“檻足兮虎成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hǔ cí
龍虎辭
kǎn zú xī hǔ chéng gǒu, shāo wěi xī yú zuò lóng.
檻足兮虎成狗,燒尾兮魚作龍。
dé shì shī shì xī, ér yǐ fēn hū cí xióng.
得勢失勢兮,而以分乎雌雄。
“檻足兮虎成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