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諧無復問文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事諧無復問文開”全詩
蜃將樓閣宮中落,引旌旗月下來。
保障許誰為尹鐸,事諧無復問文開。
可憐歌舞舊城闕,又是昆明幾劫灰。
¤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與客登望海樓(二首)》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客登望海樓(二首)》是元代詩人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蜒子雨開江上臺,
江頭野老不勝哀。
蜃將樓閣宮中落,
引旌旗月下來。
保障許誰為尹鐸,
事諧無復問文開。
可憐歌舞舊城闕,
又是昆明幾劫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望海樓的景象。樓臺上雨點如珠,微風吹拂江面,讓江頭的老人情感悲愴。蜃樓虛幻,高樓宮殿在月色下顯得更加壯麗。詩人思考著曾經的尹鐸,他的功績和事跡已經被人遺忘,再也沒有人問及他的文采。詩人感嘆古代昆明的繁華已經消散,城闕中歌舞的歡聲也已成為過去,只剩下一片灰燼。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對江上臺、蜃樓、旌旗等元素的描寫,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同時,詩人通過描寫江頭的野老和古代昆明的衰落,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更迭的感慨和憂傷之情。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自然景物與人事變遷相結合,通過描繪江頭野老和尹鐸的命運,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漠和對名利浮沉的警示。詩人通過描繪舊時昆明的歌舞繁華,再現了昔日的輝煌,但又以幾劫灰的形象點明了一切榮華富貴都將歸于塵土,寄托了對時光流轉和命運無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詩詞行文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變遷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人事無常的感慨和思考。詩詞的美在于其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啟迪了人們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事諧無復問文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kè dēng wàng hǎi lóu èr shǒu
與客登望海樓(二首)
yán zi yǔ kāi jiāng shàng tái, jiāng tóu yě lǎo bù shèng āi.
蜒子雨開江上臺,江頭野老不勝哀。
shèn jiāng lóu gé gōng zhōng luò, yǐn jīng qí yuè xià lái.
蜃將樓閣宮中落,引旌旗月下來。
bǎo zhàng xǔ shuí wèi yǐn duó, shì xié wú fù wèn wén kāi.
保障許誰為尹鐸,事諧無復問文開。
kě lián gē wǔ jiù chéng què, yòu shì kūn míng jǐ jié huī.
可憐歌舞舊城闕,又是昆明幾劫灰。
¤
“事諧無復問文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