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忘所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路忘所歸”全詩
爭先赴稻粱,寧顧野人機。
便便善柔子,懷利近相依。
但慕春荑好,不見秋霜霏。
驅車逐走鹿,中路忘所歸。
豈不愛其躬,天命心與違。
古道今已矣,感寤空涕欷。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感懷二十四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感懷二十四首》
朝代:明代
作者:劉基
啾啾草間雀,日隨黃口飛。
爭先赴稻粱,寧顧野人機。
這首詩描繪了草間啾啾飛舞的小鳥,它們整日忙碌地尋找食物。它們不顧一切地前往稻田和糧倉,甚至不顧野人的設防。小鳥們天生柔弱,但卻孜孜不倦地為自己和伙伴謀求生計,彼此相依為伴。
便便善柔子,懷利近相依。
但慕春荑好,不見秋霜霏。
詩人表達了對這些小鳥的贊嘆之情。它們嬌小而溫柔,彼此親近,相互依存。它們對春天的美好充滿了渴望,但卻不曾經歷秋天的凄涼。
驅車逐走鹿,中路忘所歸。
豈不愛其躬,天命心與違。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的遭遇。他乘車追逐鹿群,卻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回家的路。他感慨自己是否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違背了上天的安排。
古道今已矣,感寤空涕欷。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古時的道路的懷念和追悔。古時的道路已經不存在了,他感嘆自己的覺悟太晚,只能空悲自己的錯誤。
這首詩通過描繪小鳥的勤勞和柔弱、詩人的迷失和悔恨,表達了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的反思。詩人借小鳥之善柔和勤勞,對比自己的迷失和違背,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寶貴。他對自己的追悔和對古時道路的懷念,進一步凸顯了對人生意義的思索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傷。整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引發讀者對生命、時光以及生活方式的思考。
“中路忘所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èr shí sì shǒu
感懷二十四首
jiū jiū cǎo jiān què, rì suí huáng kǒu fēi.
啾啾草間雀,日隨黃口飛。
zhēng xiān fù dào liáng, níng gù yě rén jī.
爭先赴稻粱,寧顧野人機。
pián pián shàn róu zi, huái lì jìn xiāng yī.
便便善柔子,懷利近相依。
dàn mù chūn tí hǎo, bú jiàn qiū shuāng fēi.
但慕春荑好,不見秋霜霏。
qū chē zhú zǒu lù, zhōng lù wàng suǒ guī.
驅車逐走鹿,中路忘所歸。
qǐ bù ài qí gōng, tiān mìng xīn yǔ wéi.
豈不愛其躬,天命心與違。
gǔ dào jīn yǐ yǐ, gǎn wù kōng tì xī.
古道今已矣,感寤空涕欷。
“中路忘所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