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待為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磨礪待為薪”全詩
下滋靈泉液,上承膏露津。
美人望蠶月,傾筐競明晨。
榮盛方及時,采捋一何頻。
≥根不盈拱,何以御霜辰。
復聞芻蕘子,磨礪待為薪。
冥觀成感激,躑躅含酸辛。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感懷二十四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二十四首》是明代劉基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中國的柔桑生長、美人觀賞蠶月、采摘桑葉的場景,表達了對榮耀和光景的珍惜以及對艱苦努力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柔桑生長的景象,展現了中國大地上的美麗景色。柔軟的桑樹在中國大地上生長,婀娜多姿地迎接著陽春的到來。下方的靈泉滋潤著桑樹的根部,上方的膏露滋養著桑葉的嫩芽。作者通過這樣的描繪,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
詩中提到美人仰望著滿月,像蠶一樣勤奮地工作。她們拿著筐籃,在早晨競相采摘桑葉。這里可以看出桑葉是養蠶的重要食物,也是絲綢產業的基礎。作者通過描寫美人采摘桑葉的場景,展示了勞動的美和女性的勤勞,也表達了對絲綢產業的珍視。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榮耀和光景的珍惜。榮耀和光景都是短暫的,所以要及時抓住機會去追逐。作者使用了采摘桑葉的比喻,強調了抓住機遇的重要性。他說自己的根基還不夠穩固,無法應對寒冷的霜凍。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認為自己還沒有達到應對逆境的能力。
最后,詩中提到了磨礪待為薪的芻蕘子。芻蕘子是一種草木的果實,用來磨礪刀劍。作者將自己比作芻蕘子,意味著他在苦難和艱辛中鍛煉自己,為未來的發展積蓄力量。他通過冥觀自身的成長,感受到了感激之情,也體味到了辛酸。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柔桑生長、美人采摘桑葉和作者對自身成長的思考,展現了對大自然生機與美麗的贊美,對勞動和勤勞的稱贊,以及對機遇把握和成長的思考。它以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人生的感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磨礪待為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èr shí sì shǒu
感懷二十四首
róu sāng shēng zhōng guó, ē nuó dāng yáng chūn.
柔桑生中國,婀娜當陽春。
xià zī líng quán yè, shàng chéng gāo lù jīn.
下滋靈泉液,上承膏露津。
měi rén wàng cán yuè, qīng kuāng jìng míng chén.
美人望蠶月,傾筐競明晨。
róng shèng fāng jí shí, cǎi lǚ yī hé pín.
榮盛方及時,采捋一何頻。
gēn bù yíng gǒng, hé yǐ yù shuāng chén.
≥根不盈拱,何以御霜辰。
fù wén chú ráo zi, mó lì dài wèi xīn.
復聞芻蕘子,磨礪待為薪。
míng guān chéng gǎn jī, zhí zhú hán suān xīn.
冥觀成感激,躑躅含酸辛。
“磨礪待為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