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乎不遇可奈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戈乎不遇可奈何”全詩
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漬出珊瑚色。
邯鄲小兒強解事,枉使泥沙埋利器。
四十萬人非少弱,勇怯賢愚一朝棄。
陰坑血冷秋復春,朅壤食盡蒼蛇鱗。
湮淪長愧杜郵劍,廢墜空憶椿喉人。
故壘中宵鬼神入,云愁月暗戈應泣。
嗚呼!當時豈無牧與頗,戈乎不遇可奈何!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長平戈頭歌》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平戈頭歌》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長平戰場的景象和戰爭的殘酷,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思考和對悲慘命運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長平戰骨煙塵飄,
歲久遺戈金不銷。
野人耕地初拾得,
土花漬出珊瑚色。
邯鄲小兒強解事,
枉使泥沙埋利器。
四十萬人非少弱,
勇怯賢愚一朝棄。
陰坑血冷秋復春,
朅壤食盡蒼蛇鱗。
湮淪長愧杜郵劍,
廢墜空憶椿喉人。
故壘中宵鬼神入,
云愁月暗戈應泣。
嗚呼!當時豈無牧與頗,
戈乎不遇可奈何!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長平戰場的景象,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對戰爭的思考。詩詞一開始描述了戰場上煙塵彌漫、戰骨遺落的景象,展現出歲月的流轉,但金屬戰骨卻永久不銷。接著,詩人描寫了一個野人在戰場上耕地時意外地發現了一把被泥沙埋沒的戰斗利器,利器上沾滿了泥土的顏色,給人以珊瑚般的紅色印象。
然后,詩人轉向表達他對那些無辜犧牲的人們的思念和悲痛。他提到邯鄲的小孩子們勉強理解戰爭的事情,但他們卻無意中埋沒了這些有利于生存的武器。四十萬人中,不乏勇敢的人,但他們都在一夜之間被拋棄,不論是勇敢者還是膽怯者,賢者還是愚者。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戰場上冷酷的景象,尸骨堆積如山,血跡凍結在寒冷的秋天,卻在春天又復蘇。詩人提到朅壤(音qiè rǎng)這個地方,形容那里人們因為戰爭而饑餓到只能吃蛇肉,就像蒼蠅的鱗片一樣細小。
最后,詩人以悲痛的口吻表達了自己對戰爭的痛惜。他懷念杜郵(音dù yóu)劍,感嘆它沉默在湮淪之中,他也回憶起椿喉(音chūn hóu)人,可能是指一位英勇的戰士。詩人認為這些戰士的功勛和武器都被遺忘了。夜晚,戰場上鬼神潛入故壘,云愁籠罩,月色昏暗,戰爭的創傷令戰斗的武器都應該哭泣。最后,詩人發出悲嘆之聲,他問道,當時豈無牧與頗(音pō),指的是當時沒有得到善待《長平戈頭歌》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長平戰場為背景,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命運,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思考和對戰爭中無辜受害者的懷念之情。
詩中通過描寫戰場的景象,如煙塵彌漫、戰骨遺留等,讓讀者感受到戰爭的凄慘氛圍。詩人提到歲久遺留的戰骨金屬不腐,暗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持久。接著,詩人通過一個野人在戰場上耕地時發現的一把被泥沙掩埋的利器,以及利器上滲出的珊瑚色土花,表達了對戰爭中被掩埋的希望和生命力的思考。
詩人進一步揭示了戰爭對普通人民的影響。他提到邯鄲的小孩子們勉強理解戰爭,卻無意間埋沒了有利于生存的武器,暗示了無辜者在戰爭中的無辜犧牲。詩人強調四十萬人中的勇者和膽怯者都在戰爭中被拋棄,賢者和愚者同樣遭受命運的擺布,表達了對悲慘命運的思考和對戰爭公平性的質疑。
接下來,詩人通過描繪戰場的冷酷景象,如血跡凍結、秋復春等,進一步加深了對戰爭的描繪。他提到朅壤這個地方,形容那里的人們因戰爭而饑餓,只能吃蛇肉,暗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絕望。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戰爭中英勇戰士的懷念和對戰爭的悲痛之情。他提到杜郵劍和椿喉人,表達了對這些英勇戰士功勛的惋惜和對他們的遺忘之感。詩人以悲痛的語氣描述戰場夜晚鬼神的現象,云愁籠罩,月色昏暗,戰爭的創傷令戰斗的武器也應該哭泣。最后,詩人以呼喊的方式表達對戰爭中犧牲者的懷念和對戰爭的無奈之情。
整首詩以戰爭為背景,通過描繪戰場景象、表達對戰爭的思考和對戰爭中受害者的懷念之情,展現了作者對戰爭殘酷性的思考和對和平的向往。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意象,以及悲痛的語調,使讀者對戰爭的破壞力和對人性的摧殘有著更深刻的感受。
“戈乎不遇可奈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píng gē tóu gē
長平戈頭歌
cháng píng zhàn gǔ yān chén piāo, suì jiǔ yí gē jīn bù xiāo.
長平戰骨煙塵飄,歲久遺戈金不銷。
yě rén gēng dì chū shí dé, tǔ huā zì chū shān hú sè.
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漬出珊瑚色。
hán dān xiǎo ér qiáng jiě shì, wǎng shǐ ní shā mái lì qì.
邯鄲小兒強解事,枉使泥沙埋利器。
sì shí wàn rén fēi shǎo ruò, yǒng qiè xián yú yī zhāo qì.
四十萬人非少弱,勇怯賢愚一朝棄。
yīn kēng xuè lěng qiū fù chūn, qiè rǎng shí jǐn cāng shé lín.
陰坑血冷秋復春,朅壤食盡蒼蛇鱗。
yān lún zhǎng kuì dù yóu jiàn, fèi zhuì kōng yì chūn hóu rén.
湮淪長愧杜郵劍,廢墜空憶椿喉人。
gù lěi zhōng xiāo guǐ shén rù, yún chóu yuè àn gē yīng qì.
故壘中宵鬼神入,云愁月暗戈應泣。
wū hū! dāng shí qǐ wú mù yǔ pō, gē hū bù yù kě nài hé!
嗚呼!當時豈無牧與頗,戈乎不遇可奈何!
“戈乎不遇可奈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