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永星河低半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永星河低半樹”全詩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齋鐘老衲閑。
夜永星河低半樹,天清猿鶴響空山。
干戈未定歸無處,擬結茅廬積翠間。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追和音上人》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追和音上人》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絕頂的浮云將石關困住,
曲折的道路上危險重重,攀登艱難。
他年或許會有孤臣哭泣,
而今天,我齋戒的鐘聲中,老僧自在閑適。
夜晚星河延伸至樹頂,
天空明朗時,猿猴和鶴鳥在空山中回響。
戰爭的沖突尚未結束,歸處無所,
打算建一座茅廬,積聚翠色其中。
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思考和對寧靜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浮云和石關、曲途和危磴等景物形象生動,給人一種困境中的奮力攀登之感。同時,詩人通過"他年"和"此日"的對比,抒發了對歷史中孤臣淚灑的思念之情和對現實中寧靜自在的追求。夜晚的星河和清晨的猿鶴聲,為詩詞增添了寧靜和祥和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向往。最后兩句"干戈未定歸無處,擬結茅廬積翠間"表明詩人希望擺脫戰亂,過上隱居的生活,融入自然之中,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深層的修養。
這首詩詞描繪了明代社會動蕩不安的背景,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寧靜自在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的感慨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明代詩人常見的隱居情懷和超脫世俗的思想。整首詩詞意境高遠,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使人感受到一種寧靜、深邃的意境,引發人們對自然、人生和內心世界的思考。
“夜永星河低半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uī hé yīn shàng rén
次韻追和音上人
jué dǐng fú yún suǒ shí guān, qū tú wēi dèng zǔ jī pān.
絕頂浮云鎖石關,曲途危磴阻躋攀。
tā nián jiǎ dùn gū chén qì, cǐ rì zhāi zhōng lǎo nà xián.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齋鐘老衲閑。
yè yǒng xīng hé dī bàn shù, tiān qīng yuán hè xiǎng kōng shān.
夜永星河低半樹,天清猿鶴響空山。
gān gē wèi dìng guī wú chǔ, nǐ jié máo lú jī cuì jiān.
干戈未定歸無處,擬結茅廬積翠間。
“夜永星河低半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