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說蘭亭依舊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見說蘭亭依舊在”全詩
何處山中堪采藥,幾時湖上好乘舟。
銜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
見說蘭亭依舊在,于今王謝少風流。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二月二日登樓作》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二日登樓作》是明代劉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雨水蕭瑟的早春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
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氛圍,營造出一種薄寒疏雨的氛圍。詩中的愁情被詩人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的憂愁無法抑制,只能獨自登上樓閣。
詩中的"何處山中堪采藥,幾時湖上好乘舟"暗示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渴望。他渴望親身去山中采集草藥,希望盡快乘船去湖上游玩,以解除內心的憂愁。
"銜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渴望。詩人希望能像燕子一樣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泥濘之間,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擺脫束縛。
最后兩句"見說蘭亭依舊在,于今王謝少風流"揭示了詩人對歷史的思念和對過去風流人物的羨慕。他聽聞蘭亭依然存在,感慨歷史名人王羲之和謝安的風流事跡,與自己的平凡相比,產生了一種自嘆不如的情緒。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對自由、向往的渴望。同時,詩人對歷史的留戀和對過去風流人物的羨慕,也體現了他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自省。整首詩意充沛,感情真摯,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共鳴。
“見說蘭亭依舊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èr rì dēng lóu zuò
二月二日登樓作
báo hán shū yǔ jí chūn chóu, chóu jí nán jìn dú shàng lóu.
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極難禁獨上樓。
hé chǔ shān zhōng kān cǎi yào, jǐ shí hú shàng hǎo chéng zhōu.
何處山中堪采藥,幾時湖上好乘舟。
xián ní kè yàn liáo xiǎng bàng, fàn shuǐ fú píng kě zì yóu.
銜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
jiàn shuō lán tíng yī jiù zài, yú jīn wáng xiè shǎo fēng liú.
見說蘭亭依舊在,于今王謝少風流。
“見說蘭亭依舊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