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魚相伴鏡中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魚相伴鏡中行”全詩
小艇曲穿花底出,游魚相伴鏡中行。
別來漫想心徒切,畫里重看眼亦明。
素石蒼松是何處,愿從巢父濯冠纓。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題煙波泛舟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煙波泛舟圖》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舊游憶鼓湘湖棹,
日凈風微江練平。
小艇曲穿花底出,
游魚相伴鏡中行。
別來漫想心徒切,
畫里重看眼亦明。
素石蒼松是何處,
愿從巢父濯冠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回憶往昔游玩的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和感慨。詩人回想起過去在鼓湘湖劃船的經歷,清澈的湖水和微風吹拂的江岸都成為了他美好的回憶。他描述了一艘小船曲折穿過花朵盛開的水底,游魚在鏡中伴隨船行。這些景象使他的心靈得到了滿足和愉悅。
在與朋友分別之后,作者漫長地思念,心情無法平靜。即使在畫中再次看到這些美景,他的心情依然熱切。他想知道那些素石和蒼松所在的具體位置,并表達了自己愿意效仿巢父濯凈冠纓的心愿。這里的巢父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巢父,他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物,寓意作者希望能夠汲取巢父的風范,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為主線,通過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許,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深刻體驗,同時也透露出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游魚相伴鏡中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ān bō fàn zhōu tú
題煙波泛舟圖
jiù yóu yì gǔ xiāng hú zhào, rì jìng fēng wēi jiāng liàn píng.
舊游憶鼓湘湖棹,日凈風微江練平。
xiǎo tǐng qū chuān huā dǐ chū, yóu yú xiāng bàn jìng zhōng xíng.
小艇曲穿花底出,游魚相伴鏡中行。
bié lái màn xiǎng xīn tú qiè, huà lǐ zhòng kàn yǎn yì míng.
別來漫想心徒切,畫里重看眼亦明。
sù shí cāng sōng shì hé chǔ, yuàn cóng cháo fù zhuó guān yīng.
素石蒼松是何處,愿從巢父濯冠纓。
“游魚相伴鏡中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