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愁急雨送黃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愁急雨送黃昏”全詩
山風度水喧林麓,野樹翻云動石根。
宿麥已隨江草爛,新泉休共井泥渾。
魚龍浩漫滄溟闊,澤畔誰招楚客魂。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二月七日夜泊許村遇雨》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七日夜泊許村遇雨》是明代詩人劉基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二月七日的夜晚,詩人在許村夜宿時遇到了一場急雨。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漫喜晴天出北門,還愁急雨送黃昏。
在晴朗的天空下,我喜悅地走出北門,但憂慮著急雨會在黃昏時分降臨。
山風度水喧林麓,野樹翻云動石根。
山風吹拂水面,使得山谷中的樹木搖曳生姿,云彩在石根間飄動。
宿麥已隨江草爛,新泉休共井泥渾。
宿麥已被江水沖刷得爛爛的,新泉不要與井泥混雜在一起。
魚龍浩漫滄溟闊,澤畔誰招楚客魂。
魚和龍在浩渺的滄海中自由游弋,湖澤邊上是誰在吸引著楚國的客人們的靈魂呢?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風雨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感受和內心的思考。詩人在喜悅晴天的同時,卻又擔憂雨水會帶來的困擾。他觀察到山風吹動水面,野樹在云霧中搖擺,展現出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詩中還提到了宿麥被江水沖刷,新泉不愿與井泥混合,這暗示了詩人對純潔和新鮮事物的向往。最后兩句則引發了讀者對大自然的思考,詩人以魚龍和滄海的意象,探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彷徨和追求。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呈現出自然與人的互動和共生關系。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內心世界的思考,同時也可以引發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還愁急雨送黃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qī rì yè pō xǔ cūn yù yǔ
二月七日夜泊許村遇雨
màn xǐ qíng tiān chū běi mén, hái chóu jí yǔ sòng huáng hūn.
漫喜晴天出北門,還愁急雨送黃昏。
shān fēng dù shuǐ xuān lín lù, yě shù fān yún dòng shí gēn.
山風度水喧林麓,野樹翻云動石根。
sù mài yǐ suí jiāng cǎo làn, xīn quán xiū gòng jǐng ní hún.
宿麥已隨江草爛,新泉休共井泥渾。
yú lóng hào màn cāng míng kuò, zé pàn shuí zhāo chǔ kè hún.
魚龍浩漫滄溟闊,澤畔誰招楚客魂。
“還愁急雨送黃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