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趨陛謁承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朝趨陛謁承明”全詩
闕下昨承歸老疏,天南今切去鄉情。
親知握手三秋別,幾杖扶身萬里行。
伯道暮年無嗣子,欲將家事托門生。
分類:
作者簡介(苗發)
苗發 [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 唐代詩人。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年間前后在世,潞州壺關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工詩。初為樂平令,授兵部員外郎,遷駕部員外郎。仕終都官郎中。發常與當時名士酬答,但詩篇傳世頗少。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苗發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是苗發所作的唐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中年之時分發符命,曾兩次謁見皇帝。昨日下朝已成老疏,今天南切斷故鄉情。親朋握手三秋別離,憑借拐杖行萬里路程。伯道晚年無子嗣,欲將家事托付門生。
詩意:
這首詩詞是苗發送別孫德諭罷官前往黔州的作品。詩人描述了孫德諭過去在政府中的職位和他曾經謁見皇帝的經歷。現在,孫德諭已經老去,離開了朝廷,遠離了故鄉,前往遙遠的黔州。在離別的時刻,親友們親切握手告別,孫德諭憑借拐杖踏上漫長的萬里之行。詩末提到了孫德諭晚年沒有嗣子,打算將家事托付給門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官員離開朝廷、離開故鄉的場景,展示了人生的轉折和離別的情感。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同時通過細節描寫展現了人物的形象和境遇。詩中的黔州象征著遠離京城的遙遠之地,傳達了離別的苦澀和孤獨。握手、拐杖和萬里行則展示了旅途的艱辛和離別的無奈。最后提到的門生承擔家事,暗示了傳承和責任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人生的轉折,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增添了情感的厚度。它展現了唐代詩詞的特點,即表達深情思緒和情感抒發。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傳統士人的價值觀,包括對門生的培養和家族傳承的重視。
“兩朝趨陛謁承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ūn dé yù bà guān wǎng qián zhōu sūn fù céng mù cǐ zhōu, yīn jì jiā yě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
zhōng suì fēn fú diǎn shí chéng, liǎng cháo qū bì yè chéng míng.
中歲分符典石城,兩朝趨陛謁承明。
què xià zuó chéng guī lǎo shū,
闕下昨承歸老疏,
tiān nán jīn qiè qù xiāng qíng.
天南今切去鄉情。
qīn zhī wò shǒu sān qiū bié, jǐ zhàng fú shēn wàn lǐ xíng.
親知握手三秋別,幾杖扶身萬里行。
bó dào mù nián wú sì zǐ, yù jiāng jiā shì tuō mén shēng.
伯道暮年無嗣子,欲將家事托門生。
“兩朝趨陛謁承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