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蟾照幕還清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涼蟾照幕還清夜”全詩
黃花自在山中發,青鳥何由海上來。
墻角蟲號瓜蔓索,樹頭禽嚇栗房開。
涼蟾照幕還清夜,慚愧千村野哭哀。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次韻和劉宗保秋懷》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劉宗保秋懷》是明代劉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眼見賓鴻去復回,
可堪云霧隔瑤臺。
黃花自在山中發,
青鳥何由海上來。
這句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友人離別的思念之情。賓鴻本是歡迎客人的鴻雁,離去后又返回,但因為云霧的遮擋,無法穿越到瑤臺之上。這里的賓鴻可以理解為友人,瑤臺則是指詩人的住所。通過云霧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友情被時空隔離的無奈。
黃花自在山中發,
青鳥何由海上來。
這兩句詩詞以自然景物的形象來比喻詩人的心情。黃花自在山中發,暗示著自然界的花朵在山間隨意綻放,而不受人為約束。青鳥何由海上來,暗示著詩人內心的思緒難以自由地飛翔,受到了種種限制和阻礙。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困惑和無奈。
墻角蟲號瓜蔓索,
樹頭禽嚇栗房開。
這兩句詩詞通過描繪自然界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中瑣碎煩惱的感慨。墻角的蟲子在呼號,瓜蔓糾結在一起。樹頂的禽鳥嚇得松栗房門都開了。這些細節描寫展示了生活中的種種煩惱和困擾,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對于紛繁瑣碎事物的厭倦和痛苦。
涼蟾照幕還清夜,
慚愧千村野哭哀。
這兩句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悲傷。涼蟾照幕,指的是秋夜中涼爽的月光透過窗簾照在房間內。詩人感到自己的孤獨與悲傷,慚愧于自己的哭泣聲傳遍了無數鄉村。這里的千村野哭哀,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哀愁之情,以及他對于自己的孤獨感到的羞愧。
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比喻,抒發了詩人對于友情離別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于生活瑣碎煩惱和孤寂的感慨。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示了他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思考,給讀者留下了一種淡淡的哀愁與思索。
“涼蟾照幕還清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liú zōng bǎo qiū huái
次韻和劉宗保秋懷
yǎn jiàn bīn hóng qù fù huí, kě kān yún wù gé yáo tái.
眼見賓鴻去復回,可堪云霧隔瑤臺。
huáng huā zì zài shān zhōng fā, qīng niǎo hé yóu hǎi shàng lái.
黃花自在山中發,青鳥何由海上來。
qiáng jiǎo chóng hào guā wàn suǒ, shù tóu qín xià lì fáng kāi.
墻角蟲號瓜蔓索,樹頭禽嚇栗房開。
liáng chán zhào mù huán qīng yè, cán kuì qiān cūn yě kū āi.
涼蟾照幕還清夜,慚愧千村野哭哀。
“涼蟾照幕還清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