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猶欺白露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生態猶欺白露繁”全詩
芳心不共青莎死,生態猶欺白露繁。
要待靈均餐落蕊,從教元亮恥空尊。
何人解識凄涼意,分付寒棨仔細論。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悼廢圃殘菊》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悼念廢棄的菊花園。舊時種植的菊花雖已荒蕪,但仍有殘留的根,高秋時節,彼此相視默默無言。即使芳心不再與青莎共存,仍然比白露更繁盛。只有等到菊花開落之時,讓元亮吃驚于它的美麗,感到慚愧。有誰能夠領會其中的凄涼之意,命令棋子細細品論。
詩意:這首詩寫的是一位詩人對廢棄菊花園的懷念和悼念之情。詩人在高秋時節來到廢棄的菊花園,看到舊時種植的菊花雖已荒蕪,但仍有殘留的根,這讓他想起了過去的美好時光。雖然菊花已經不再和青莎共存,但在生態上仍比白露更加繁盛。詩人希望等到菊花開落之時,讓元亮驚嘆于它的美麗,感到慚愧。最后,詩人向讀者發問,有誰能夠領會其中的凄涼之意,命令棋子細細品論。
賞析: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廢棄菊花園的懷念和悼念之情,以及對自然界的熱愛和敬畏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廢棄的菊花園和菊花在生態上的繁盛,表現了自然界的不滅之力。在詩人看來,即使這座菊花園已經被廢棄,但仍有殘留的根,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和希望的象征。詩人還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人性的反思,他希望菊花能夠在開落之時展現出它的美麗,讓元亮驚嘆,感到慚愧。最后,詩人向讀者發問,有誰能夠領會其中的凄涼之意,這也是在反思人性的脆弱和無常。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極富感染力。
“生態猶欺白露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fèi pǔ cán jú
悼廢圃殘菊
jiù jú jiāng wú shàng yǒu gēn, gāo qiū xiāng gù gěng wú yán.
舊菊將蕪尚有根,高秋相顧耿無言。
fāng xīn bù gòng qīng shā sǐ, shēng tài yóu qī bái lù fán.
芳心不共青莎死,生態猶欺白露繁。
yào dài líng jūn cān luò ruǐ, cóng jiào yuán liàng chǐ kōng zūn.
要待靈均餐落蕊,從教元亮恥空尊。
hé rén jiě shí qī liáng yì, fēn fù hán qǐ zǐ xì lùn.
何人解識凄涼意,分付寒棨仔細論。
“生態猶欺白露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