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沉沉天未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宮中沉沉天未曉”全詩
鳳簫十二煙霧勻,驚鴻燕嬌波龍鱗。
玉觴交飛酒如沼,門外斜陽在林杪,宮中沉沉天未曉。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白苧詞(二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苧詞(二首)》是明代劉基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青春美麗的女子和她與自然環境的融合。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暖香結暝嬌青春,
翠釵珠壓光照人。
鳳簫十二煙霧勻,
驚鴻燕嬌波龍鱗。
玉觴交飛酒如沼,
門外斜陽在林杪,
宮中沉沉天未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細膩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一個宮廷中的美麗景象。首先,詩人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女子,她的青春嬌媚如暖香,她佩戴的翠釵和珠飾散發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場景。接著,詩人用一系列的意象來描繪宮廷中的煙霧和美景。鳳簫的聲音和煙霧交織在一起,如同十二翼展開的鳳凰,煙霧彌漫在空中,仿佛是翩翩起舞的燕子,波紋像龍鱗一樣閃耀。最后,詩人描繪了宮廷中的瑰麗場景,美酒在玉觴中交相飛濺,宛如一片酒沼。門外的斜陽已經落在了林間的盡頭,宮中仍然沉浸在朦朧的黎明之中。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細致描繪,展示了宮廷中的華美和寧靜。作者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暖香、翠釵、珠飾、鳳簫、煙霧、驚鴻、燕嬌、波龍鱗等,使詩中的景象生動鮮活。同時,詩人通過描繪斜陽和沉沉的天未曉,給人一種宮廷中時間靜止的感覺,增強了整首詩的寧靜與夢幻的氛圍。
這首詩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寧靜的向往,展示了明代宮廷文化的特點。通過描寫宮廷景象,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韻律和美感的世界,讓人感受到了宮廷生活的瑰麗和安寧。整個詩篇流暢而優美,意象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沉浸。
總的來說,劉基的《白苧詞(二首)》通過對宮廷景象的描繪,展現了青春美麗的女子和宮廷環境的和諧融合。這首詩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創造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詩境,讓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寧靜的向往。
“宮中沉沉天未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zhù cí èr shǒu
白苧詞(二首)
nuǎn xiāng jié míng jiāo qīng chūn, cuì chāi zhū yā guāng zhào rén.
暖香結暝嬌青春,翠釵珠壓光照人。
fèng xiāo shí èr yān wù yún, jīng hóng yàn jiāo bō lóng lín.
鳳簫十二煙霧勻,驚鴻燕嬌波龍鱗。
yù shāng jiāo fēi jiǔ rú zhǎo, mén wài xié yáng zài lín miǎo, gōng zhōng chén chén tiān wèi xiǎo.
玉觴交飛酒如沼,門外斜陽在林杪,宮中沉沉天未曉。
“宮中沉沉天未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